下载此文档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高中生物必修1-3实验专题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1. 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咯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这二者的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可以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蛋白质和DNA分离,有利于DNA与甲基绿结合。
实验步骤:1)制作装片:取洁净载玻片,%的NaCl溶液,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在载玻片液滴中涂片,烘干玻片。2)水解:将烘干玻片放入盛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小烧杯中,将小烧杯放入盛有30℃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解离5min。3)冲洗涂片: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4)染色:用吸水纸吸载玻片上水分,在载玻片上滴两滴吡罗红甲基绿的染色剂,染色5min,吸水,盖盖玻片。
实验结论:真核细胞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少量分布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脂肪和蛋白质
实验原理:糖类中的还原糖(葡萄糖、果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斐林试剂与双缩脲试剂的比较
斐林试剂
双缩脲试剂
甲液
乙液
A液
B液
溶液




鉴定物质
还原糖
蛋白质
反应条件
水浴加热
不需加热,摇匀即可
添加顺序
甲乙两液等量混匀后立即使用
先加A液,再加B液
反应现象
出现砖红色沉淀
变紫色
实验材料:选择无色的。苹果或梨匀浆(还原糖),马铃薯匀浆(淀粉),花生种子(脂肪),豆浆、鲜肝提取液(蛋白质)

⑴目镜与物镜长短与放大倍数间关系:目镜越短,物镜越长、距装片的距离越近,放大倍数越大⑵显微镜放大倍数是指物像边长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⑶使用高倍显微镜的方法:首先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找到物像,移至视野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用高倍镜观察,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看清为止。
⑷高倍镜与低倍镜的比较
物像大小
细胞数目
视野亮度
物镜与玻片的距离
视野范围
高倍镜





低倍镜






实验原理:叶肉细胞中的叶绿体,散布于细胞质中,呈绿色。线粒体普遍存在于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中。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实验材料的选取:常选用藓类的叶或选取菠菜叶稍带些叶肉的下表皮来观察叶绿体。常选无色的细胞,如:口腔上皮细胞,洋葱的内表皮细胞,来观察线粒体。

实验原理:某些半透膜(如动物的膀胱膜、肠衣等),可以让某些物质透过,而另一些物质不能透过。或者(玻璃纸)水分子可以透过,而蔗糖分子因为比较大,不能透过。可以用半透膜将不同浓度的溶液分隔开,然后通过观察溶液液面高低的变化,来观察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进而类比分析得出生

高中生物必修1-3知识点总结-实验专题(共19个实验)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1542605778
  • 文件大小58 KB
  • 时间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