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鄞州区企业技术需求及难题攻关项目汇总(2009 年版)宁波市鄞州区科学技术局二 00 九年三月宁波市鄞州区简况一、历史渊源鄞州区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原始人类居住。1973 年冬在蜃蛟乡三联村卢家桥发现的原始公社遗址,已有 5000 年的历史,其文化年代相当于河姆渡文化第二层。约在原始社会末期,至迟在夏朝初, “鄞”已成为确定的地名,鄞由“堇”和“邑”(阝)两字合成。鄞县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楚。秦灭楚后,于公元前 222 年置鄞、贸阝、句章三县。汉袭秦制,仍置三县。东晋时刘裕戍句章,筑句章新城于小溪镇(今鄞江镇)。隋初三县合一,总称句章县。唐时改为贸阝县。五代初改为鄞县,从此鄞县名称沿袭至今。宁波市区过去一直为鄞县县治,原称明州,明朝时为避讳,改名为宁波。解放后宁波析出置市,鄞县先后为宁波专区(地区)及宁波市辖。 2002 年4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区”而设立为宁波市鄞州区。二、行政与人口鄞州区位于浙江省东部, 版图轮廓呈蝴蝶状, 紧依宁波,东、南、西三面环抱宁波市区,是计划单列市--- 宁波市最大的一个区。西北与西部与余姚接壤, 南部紧邻奉化,东南临象山港与象山隔水相望。全区总面积 1380 .54平方公里, 下辖 16个镇、1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2个工业园区和 2个投资创业中心管委会,常住人口 77万。鄞州区人民政府现设在宁波市鄞州新城区惠风东路 568 号。三、综合实力鄞州区是宁波市区域面积最大、经济和科技实力最强的一个区。 2008 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上台阶,达到 亿元,增长 % ,首次跃居全省第一。全年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比上年增长 % ,增幅位居全市首位、全省第二。按户籍人口计算,当年全区人均 GDP 达到 82052 元(按年平均汇率折合 11815 美元) ,比上年增长 % ,高出全省、全市 个百分点,已连续第 13 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第二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第三产业增加值 亿元,增长 %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 ,比上年下降 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 ,上升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 % , 提高 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行业发展较快,增速高于第三产业平均增长水平。四、科技事业全区科技综合实力保持全省第二,科技进步水平全省第一,并获得了优秀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全国农函大先进分校、全省科技工作先进集体、首批浙江省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城区、市县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考核省级优秀和市级第一名等荣誉称号。 2008 年科技创新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指引,通过大力实施“双优”战略和“三大行动”纲领, 有力推动全区经济转型, 支撑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取得了六大成效。一是高新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全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销售、利税分别为 670 亿元、 664 亿元和 8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0% 、21% 和18% 。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24% ,同比提高 1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企业的高新技术产品总产值占同类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为 44% ,同比增加 1 个百分点。二是特色产业基地培育成效显著。国家火炬计划宁波鄞州汽车电子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成功获科技部火炬中心立项,新型金属材料特色产业基地还荣获了全国实施国家火炬计划 20 周年先进集体单位称号。三是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国家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基地、128 创新园等项目加速推进;新引进注册资金超千万软件企业 12家,累计 19家,全年实现软件产业总收入 亿元, 同比增长 % , 跻身全市第二位。四是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全面推进。200 8 年全区共有 132 家企业进入高新技术企业行列,占全市总量的 30% 左右。认定首批50 家科技型苗子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科技型苗子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发展格局逐步完善。此外,1家企业成功创建国家创新型企业,还有省级创新型企业 2家,市级 8家,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五是企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 4 家,市级 20 家,累计拥有区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117 家,带动全区企业科技研发费投入达 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的 % , 同比增长 个百分点。2008 年全区专利申请量 3806 件,专利授权量 1505 件, 分别比上年增长 102% ,% 。专利申请量位居宁波各县(市、区)首位,专利授权
宁波市鄞州区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