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1
Outline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
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
2
Outline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
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
3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华西里·列昂惕夫是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创始人。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1973年,列昂惕夫因发展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及这种方法在经济领域产生和重大作用,而备受西方经济学界的推崇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期间,约瑟夫·熊彼特是他的同事并且对他的研究成果极为推崇,还有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和罗伯特·索洛是他的学生。
“投入产出分析为研究社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特别是系统地分析经济内部各产业之间错综复杂的交易提供了一种实用的经济分析方法。……事实表明,投入产出分析不只在各种长期及短期预测和计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适用于不同经济制度下的预测和计划,无论是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还是中央计划经济。”
——1973年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贺辞
华西里·列昂惕夫
Wassily Leontief
1906-1999
4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在1933年出版的《区际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瑞典发展经济学家赫克歇尔提出了著名的赫克歇尔—俄林理论(H-O理论)。
其基本思想是:在所有可能造成国家之间相对商品价格差异和比较优势中各国的相对要素丰裕度即要素禀赋是国际贸易中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基本原因和决定因素,即各国在国际贸易中趋向于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商品。
H-O理论一提出,即被西方经济学界广泛接受,成为国际贸易领域中的核心理论之一。
赫克谢尔—俄林理论
李嘉图的相对优势模型表明当劳动力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时,生产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的差异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当生产中投入劳动力和资本等多种生产要素时,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将使各国在不同的商品生产上具有相对优势。
5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赫克谢尔—俄林理论
假定一个经济中:
(1)只有两种生产要素:资本(K)、劳动力(L)
(2)只有两种产品:X(劳动密集型)、Y(资本密集型)
(3)只有两个国家:A国(劳动力充裕)、B国(资本充裕)
(4)两国具有相同的偏好,有同一组社会无差异曲线
国际贸易前的均衡
国际贸易后的均衡
6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的验证
1951年,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列昂惕夫利用美国1947年的数据对H-O理论进行经验检验。
由于美国是世界上资本最丰裕的国家,列昂惕夫期望能得出美国出口资本密集型商品,进口劳动密集型商品的结论。
为了进行这一检验,列昂惕夫利用了美国经济的投入产出表来计算美国在1947年每一百万美元进口替代品和出口产品中的劳动和资本的数量。所谓进口替代品就是美国自己可以制造,同时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由于生产上的不完全分工),如:汽车。列昂惕夫被迫使用美国进口替代品的数据,是因为美国进口的外国产品数据不全。即使这样,列昂惕夫仍能正确得出以下结论:如H-O理论成立,尽管美国进口替代品比美国实际进口品更加资本密集( 因为美国的资本比其他国家相对便宜) ,但其密集程度仍低于美国的出口商品。
7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的验证
1953. 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
1956. 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
8
1.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列昂惕夫的验证
美国进口替代品的资本密集程度比美国出口商品资本密集程度约高出30%,这意味着美国进口的是资本密集型商品,出口的反而是劳动密集型商品。其与H-O理论的预测完全相反。
列昂惕夫之谜
9
Outline
什么是列昂惕夫之谜?
对列昂惕夫之谜的解释
列昂惕夫之谜的理论基础思考
列昂惕夫之谜对于中国经济的启示
10
列昂惕夫之谜及其解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