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息肉痔(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7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7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7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息肉痔的中西医诊疗方案
【定义】
一、中医定义:息肉痔是指结、直肠粘膜上或粘膜下的赘生物。主要表现:间断便血,腹部时痛,排便时肛门有肿块脱出,大便习惯改变,鲜血或粘浊暗血随粪便排出。息肉大小,形态,位置高低可不同。
二、西医定义: 大肠息肉是结肠直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仅表示外观,不说明病理性质。小的直径仅2mm以下,大的10cm以上,单个或分散在结肠、直肠的少数隆起性病变称结、直肠息肉,多数聚集在结肠直肠的称结肠直肠息肉病。其发病原因,组织学表现,生物性质和预后各不同。
【诊断标准】
一、中医诊断:息肉痔总属虚实夹杂,以本虚标实为主。辨证首当明辨虚实、标本之主次。早期常见实证兼脾虚湿热阻滞,中期以虚实交错出现,晚期多虚中挟实,本病虚多实少。
(一)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
诊断要点:
1、位置较高的小息肉一般无症状,如息肉发炎,表面糜烂,大便时往往有鲜血及黏液随粪便排出。直肠低位带蒂息肉,大便时可脱出肛门外,小的能自行还纳,大的便后需用手还纳。常伴有排便不畅、下坠感等。多发性息肉以黏液血便、腹泻为主要症状。
2、肛门指针对低位直肠息肉有重要诊断价值,可触及大小不等的肿物,质柔软,活动度大,有长蒂时常有肿物出没不定的情况。
3、直肠镜与结肠镜检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
(二)证候诊断
:
证候:大便粘浊带血,肛门灼热不适,下坠伴腹痛、腹泻、腹胀,息肉表面粘着脓性物,糜烂,可有肿物脱出肛外,指诊有时可触及肿物,舌质红,苔黄或黄白相兼而腻,脉弦滑细。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粘浊血便,肿物脱出肛外,直肠、结肠内可见多个息肉,舌红苔黄腻,脉弦滑细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肺经移热于大肠,热盛则伤于肠中血脉,而便血色鲜,肛门灼热,大便下迫乃肠道实热之象。热挟湿浊为患则肠壁糜烂而下浊。
:
证候:病久息肉明显增大,硬而痛,纳少,面黯消瘦,脉弦滑,舌质暗,苔白。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纳少,面黯消瘦,息肉增大,舌质暗,脉弦滑为辨证要点。②病机:病久则腑气阻滞,气血凝结,脉络阻塞而见息肉硬且痛。气血不和,脾胃失调则纳少。
:
证候:自幼出现便血,时有肿物脱出肛外,腹泻史较长,腹部隐痛,便血时多时少,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无力。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自幼便血,肿物脱出肛外,舌淡苔白,脉细弱为辨证要点。②病机:先天亏损则正气不足,气为血之帅,气虚则血不行,瘀结于肠络而生肿物,气血亏虚则见倦怠懒言、舌淡苔白、脉细弱。
,阴盛阳虚:
证候:腹胀痛喜暖,四肢冷而无力,腰膝酸痛,大便清冷,伴面部或下肢浮肿,小便少或清长,舌淡暗苔白,脉沉无力。
辨析:①辨证:本证以腹胀痛喜暖,肢冷无力,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脾肾阳虚,运化无权,则见腹胀喜暖,肢冷无力,大便清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乃阳虚寒盛之象。
(三)类症鉴别
1、悬珠痔:位置在肛窦附近,质韧,表面光滑,呈灰白色,多无便血,可脱出肛外,常伴有肛裂等。
2、内痔:二者均可脱出,便血。但内痔多位于齿线上左中、右前、右后三处,基底较宽而无蒂,便血量较多,多见于成年人。
3、锁肛痔:早期排便习惯改变,便次增多或减少,可伴有肛门坠胀。继则发生便血,色鲜红或暗红,

息肉痔(结直肠息肉)中西医诊疗方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7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4-06-24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