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造型· 表现”学习领域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宜昌市伍家岗区花艳小学课题组 2013 年秋季学期在市教科室钟维斌主任的关怀指导下,在区教研室郑慧老师关心引领下,在我校领导的重视支持中,在课题组所有老师的配合努力下,我们这所地处城郊,环境优美、栽有各类盆景、花草树木的花艳小学成功申报了“《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造型· 表现”学钟老师对课题的讲解,认真学习他下发的课题资料,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有了深入的认识,并在组内成员相互讨论交流中开展了一些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我们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理论上的深化理解,让我们课题成功申报立项。上半年,我们的课题《美术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学习领域) 经过学校积极申报,市区两级教研室签署推荐意见,通过市教科室课题办公室和省教研室中小学美术教研组的审核论证,九月份得以通过并正式立项。这期间, 市教科院主任钟维斌老师和区教研室郑慧老师给我们区艺术老师进行了培训,让我们对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国家课程校本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因地(学校)制宜”“因人(学生)制宜”的创造性的改编和再开发,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的特点和需要。如何把依据《美术课程标准》构建的美术国家课程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实际的经验课程,就成为当前基础教育美术课程改革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难题,实现美术国家课程的有效实施,满足学生个体美术发展的多元需求,我们就有必要改变原来课程改革中学校的教师中只是被动的实施者和执行者的地位,使他们成为课程改革的主体,参与到美术课程标准的框架下自觉地对美术国家课程进行创造性地实施,实现“二度开发”,构建符合学校发展需要的学生美术发展需求的美术国家课程具体形态。有了理论上的概念,我们课题组六位老师,在邹静校长的总负责下根据钟老师所提出的四个领域目标和如何选择与重组美术课程资源,开始围绕“造型、表现”这一学习领域制定了一册教材的具体化的美术课程细目表及校本化处理一览表,并编制除了一份从三个维度了解学情的调查问卷,写了一篇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优秀而且有价值的的理论文章,最后还由两位美术老师尝试性的完成了 2 份美术案例、 1 份教学设计、 1 份完整的教学实录。另还有教学校长亲自写的一份分析我校教育资源的学术报告。在2013 年14号我们将上传给上级领导查阅指导。二、“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是我们研究的目标。我国按课程设置权限确立了三大板块课程,即:国家课程十地方课程十校本课程。校本课程是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的课程类型,具有独立的价值,同时,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并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在实施中所遇到的问题,建立学校课程的内部评价机制,以保证学校的课程实施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在目标上的一致性”。我校从实施美术新课程以来,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思想和依据,采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美术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一、教师和学生的美术用品达不到教材内容所的要求;二、教材的内容所涉及的文化背景和情境与学生的实际文化背景差距过大。基于这两个
2013年秋花小美术课题研究工作总结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