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
及神经干的性质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蛙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及神经干的性质实验
目的要求
学习并掌握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以及腓肠肌标本制备的方法 ;
学习生理学实验基本的组织分离技术;
观察刺激强度,刺激频率与肌肉收缩反应的关系;
掌握引导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和测定其传导速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材料,仪器,试剂
蟾蜍、常用手术器械(手术剪、手术镊、手术刀、金冠剪、眼科剪、眼科镊、玻璃分针等)、烧杯、培养皿、纱布、棉线、粗剪刀、蛙板、污物缸、滴管、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张力传感器、铁架台、计算机、任氏液等。
实验原理
两栖类动物的一些基本生命活动和生理功能与温血动物相似,而其离体组织所需要的生活条件比较简单,易于控制和掌握。因此在生理实验中常用蟾蜍的神经肌肉标本来观察兴奋性、兴奋过程、刺激的规律以及骨骼肌收缩的特点等。任氏液是—种比较接近两栖动物内环境的液体,可以用来延长青蛙心脏在体外跳动时间、保持两栖类其他离体组织器官生理活性等.
腓肠肌由许多的纤维组成,刺激腓肠肌时,不同的刺激强度会引起肌肉的不同反应。当刺激强度过小时,不应期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此时的刺激为阈下刺激。而能引起肌肉发生收缩的最小刺激强度,为阈刺激,但全部肌纤维同时收缩时,则出现最大的收缩反应。这时,即使再加大刺激强度,肌肉的收缩强度也不会随之而增大。可以引起肌肉发生最大收缩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为最适刺激.
肌肉组织对于一个阈上强度的刺激,发生一次迅速地收缩反应,即单收缩。单收缩的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潜伏期、收缩期、舒张期。,,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大于一次肌肉收缩和舒张所持续的时间(即单收缩)时,肌肉收缩表现为一连串的单收缩;若增大刺激频率,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大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时间,而小于单收缩时,肌肉呈现不完全强直收缩;若继续增加刺激频率,使两次刺激间隔时间小于一次肌肉收缩的收缩期时间,肌肉则表现出完全强直收缩。
如果两个引导电极置于兴奋性正常的神经干表面,兴奋波先后通过两个电极处,便引导出两个方向相反的电位波形,称为双相动作电位。如果两个引导电极之间的神经纤维完全损伤,兴奋波只通过第一个引导电极,不能传至第二个引导电极,则只能引导出一个方向的电位偏转波形,,故神经干动作电位与单根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不同,神经干动作电位是由许多不同直径和类型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叠加而成的综合性电位变化,称复合动作电位,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随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动作电位在神经干上传导有一定的速度。不同类型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不同,(s)与通过这段距离所需时间(t),可根据n=s/t求出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
实验方法
1.破坏脑和脊髓 左手持蟾蜍,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
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