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案例-组织结构与工作分析.doc


文档分类:管理/人力资源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案例-组织结构与工作分析.doc案例:组织结构与职位分析
食案例分析
简单化分权的陷阱
上海某化工生产企业(以下用“M企业”代称),,下面 有5个“事业部”(实际上是以车间为主体的小业务部)« 1996年前,M企业有6个职能部 门和7个车间,其中市场部是企业的龙头部门,全厂1 000多名职工全靠市场部的10多个 人拿订单吃饭。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市场部的订单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于是个别车间 依靠自己的力量,在市场上拉零活。渐渐地,统一的经营体制被打破,车间逐渐成为经营 性主体。但因为订单主要是由各车间自己争取来的,总部也在生产及质量管理等方面逐渐 失去实际控制。在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总部相关部门和车间之间经常发生管理冲突一一本 质上是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冲突。到1996年,M企业对业务部门进行了重组,并重新设计了 组织结构:将7个车间重组为5个独立的产品部门,并分别称为事业部;取消了市场部、 生产管理部、技术质量部,相应工作和权利下放给各事业部,总部仅保留了原办公室、人 事部和财务部,并增设综合管理部,负责一般性的协调和统计工作-事业部自主经营、自 我发展,总部仅从其业务收入中提存15%。
南京某安全和环保工程公司(以下用“Y企业”代称),原有10个二级业务部门,在 经营上采取“双重经营”的模式,即以公司层面的经营为主,以各业务部门的经营参与为 辅-在双重经营模式下,公司和业务部门处于一种暂时的集/分权平衡上,但是,随着业务 部门在经营中的贡献逐渐增大,公司层面的经营逐渐失去地位,业务部门和公司层面的有 关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冲突开始出现,到2003年,激化程度已相当严重-此时,恰逢国家 进一步要求企业改制,而且Y企业又是国资退出的对象,于是Y企业没有继续演化为“业 务部门类公司管理”的强分权模式,而是直接对业务部门进行改制,把业务部门分别改制 为子公司。Y公司的10个主要业务部门,经重组后,已经改为7个子公司了。与此同时, 总部赋予子公司独立经营、生产自主权,总部的相应功能一次性弱化,相关部门得到撤并。
分析:
案例中的两个企业原先采用的是什么样的组织结构形式?
M企业和Y企业为什么要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调整后的组织结构形式有哪些优势 和小足?
企业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岗位分析遭到谁的阻拦
是不是要裁员啦?怎 胆小者支支吾吾,疑 收获却寥寥。经多方 还立即根据分析结果
林刚被一家私营企业录用为人力资源经理,这家企业规模不大,员工只有30人。他进 公司不久就发现公司管理有些混乱,员工职责不清,工作流程也不科学。每当发生问题, A部门说“归B部门管”,B部门称“不知道”,让他找C部门。他希望进行岗位分析,重 新安排组织架构-林刚和岗位分析小组的成员积极筹备一番后开始行动。不料,员工的反 应和态度相当不配合-“我们部门可是最忙的部门了,我一个人就要干3个人的活。” “我每 天都要加班到9点以后才回去,你们可别再给我加工作量了。” “哦, 么突然要作工作分析了呢?” “真抱歉,手头忙,等过一阵再谈吧。” 心重重,态度冷淡不配合的更不在少数-一周下来,林刚筋疲力尽, 了解后,林刚才知道他的前任也做过岗位分析。不但做了岗位分析, 进行了人员的大调整;不但删减或合并了大量的人员和岗位,而且还对员工的工作量都作 了调整,每个人的工作量

案例-组织结构与工作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小雄
  • 文件大小108 KB
  • 时间2021-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