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卡智库在保定副中心的热炒中,一个重要主体的态度被忽视了。和那些买房投资的人相比,可能被迁移的“行政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包括一些高质量的企业才是未来保定“副中心概念能否坐实的关键。而这些市场主体的迁移,又远非一纸政府规划所能解决。在北京的“副中心”建设中已有先例。从2004年开始,北京市在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 年)》的修编时,就提出将建立旧城与新城的联动机制,有效疏解旧城的人口与功能。当时规划专家们建议在通州建设新的中央行政办公区,打造北京的“副中心”。十年过去了,通州的“副中心”也被各界炒作了很多次,规划中的行政单位却一个没迁。反而通州的房地产项目在一轮又一轮的炒作中,价格一路扶摇直上。在这一点上,保定倒是和通州类似。而从通州的建设经验看,不仅未能分流北京拥挤的人口, 反倒使更多的人口涌入北京。从产业上来看,保定想要的显然不是北京分流的一些小微污染企业,而是一些高端制造业、甚至部分研发产业。但从之前媒体报道的北京拟迁移的千家企业名单看,这些被分流的企业中, 多为污染严重的小微制造业。而在之前与北京一些高科技园区的交流中也发现,这些园区内的企业一旦离开北京,宁愿到长三角的苏州、昆山等地,也不愿意到周边的河北。长三角那里不仅有着更成熟的产业配套,也有着更开放的营商环境。这些差距远非给顶“副中心”的帽子所能解决。缺少7对人才、企业的趿弓/ 力,“副中心”恐将只剩下房地产的盛宴。(摘编自经济观察网) 经济展翌 168
“副中心”并非一纸规划所能成就-论文.pdf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