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欧阳修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 ( 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 )
人,年轻时,他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风流才子。因吉州原属庐陵郡,故欧阳修常以“庐陵欧阳修”自居,欧阳修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
忠,世称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 柳宗元和苏轼合称 “千古文章四大家”。又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
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
宋真宗景德四年 ( 公元 1007 年) 六月二十一日寅时,欧阳修出生于绵州 ( 今四川绵阳 ) 。当时,他父亲任绵州军事推官,已五十六岁,三年后,即大中祥符三
( 公元 1010 年 ) ,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 叔叔家不是很富裕, 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 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 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 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 因为他天资聪颖, 又刻苦勤
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 ; 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 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 ! 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 他日必然闻名天下。 ”十岁时, 欧阳修从李家得到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
可是,天才少年的科举之路却很坎坷。天圣元年 ( 公元 1023 年) 和天圣四年
( 公元 1026 年) 欧阳修两次参加科举都意外落榜了。
天圣七年 ( 公元 1029 年) 春天,由胥偃 ( 翰林学士 ) 保举,欧阳修就试开封府
最高学府国子监。同年秋天,欧阳修参加了国子监的解试,在广文馆试、国学解试中均获第一名,成为监元和解元 ; 又在第二年的礼部省试中再获第一,成为省元,也算是“连中三元” 。欧阳修觉得,在即将到来的殿试中,自己肯定也能夺得状元。于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准备金榜题名时穿。
欧阳修在广文馆有个同学,叫王拱辰,时年十九岁,也获得了殿试资格。一
天晚上,王拱辰调皮地穿上欧阳修的新衣服,并得意地说: “我穿状元袍子啦 ! ” 没想到殿试那天,王拱辰真的中了状元。
天圣八年 ( 公元 1030 年) ,由宋仁宗赵祯主持的殿试在崇政殿举行。殿试放
榜后,欧阳修被仁宗皇帝钦点十四名, 位列二甲进士及第。 主考官晏殊后来对人说,欧阳修未能夺魁,主要是他锋芒过于显露,众考官欲挫其锐气,促其成才。
虽然没中状元, 但也获得了不错的名次, 欧阳修被授任为将仕郎, 试秘书省校书郎,任西京 ( 洛阳 ) 留守推官。金榜题名同时,他也迎来了洞房花烛。宋代有
“榜下择婿” 的风俗,朝中高官都喜欢在新科进士中挑选乘龙快婿。 欧阳修刚一中进士,就被恩师胥偃定为自己的女婿了。
天圣九年 ( 公元 1031 年) 三月,欧阳修抵达洛阳, 与梅尧臣、尹洙结为至交,互相切磋诗文。同年,在东武县迎娶新娘胥氏。
当时,欧阳修的上司是吴越王钱俶之子、 西京留守钱惟演。 钱留守对欧阳修这样的青年才俊非
古代关于诗人的小故事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