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五四爱国运动■“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五四精神导入《五四运动》浮雕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高 200 厘米,长 354 厘米。浮雕生动再现了 1919 年5月4日,北京学生数千人在天安门前集会示威游行的场面: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和约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要求收回山东被日本夺去的权力和帝国主义放弃在华特权;后来遭到军阀的镇压,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许多城市的工人、学生罢工罢课。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二十一条”与巴黎和会“二十一条”原稿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主要内容) 向袁世凯递交“二十一条”的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袁世凯签字的“二十一条”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陆宗舆陆宗舆( 1876 —1941 ) 浙江海宁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 1913 年,他任北洋政府驻日公使,参与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为五四运动时反对的卖国贼之一。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爱国同志会、北京商会及各省将军反对“二十一条”的文电、传单反对“二十一条”斗争中,在钞票上加盖的“泣告同胞,毋忘五月九日国耻”章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时报》刊载的反对“二十一条”的血书: “五月九日永记勿忘。”日本强加中国的“二十一条”
高一历史五四爱国运动5.pp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