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课题实验报告.doc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2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问题的界定和意义
思品教材每单元前都设有一个主题探究活动,每一课、每一框、每一目也都有探究活动。本课题主要研究单元前的主题探究活动实践。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中,每个单元的首页都设计了一个与该单元内容相配套的“主题探究”。单元主题探究活动,指的是在教师的策划指导下,以单元主题为目标,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即教师让学生从单元任务或问题出发,深入生活,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得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
这一部分内容的设计有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使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把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整体认知,利于学生终身发展。
开展单元主题探究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解读新教材的编写特点。
每个单元前设置主题探究是新教材的一个特点,它与传统教材的区别在于它把活动与练习分解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去,替代老教材的课后练习设置。在思想品德课中,探究活动作为一种实践活动是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过程。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体现了思想品德课新课标“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的课程理念
,体现了课改中老师对新课程新教材采取的新的举措。
2、有利于丰富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和内涵。
思想品德课在初中阶段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尤其在今天,人们对于思想品德课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偏失,加上中考指挥棒减轻了思想品德课的考试压力,使得思想品德课处于说起来很重要,实际可以不要的两难尴尬境地。思想品德课要想摆脱这种困境,除了要求有外部力量的推动之外,主题探究活动也大大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模式,使得学生听老师讲,课堂师生讲练结合模式被大大地触动,也使得思想品德课的教育内涵得到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3、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探究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任何事情和所有事物的认识都属于探究的范畴。有人称这样的探究为普通探究,它既无研究范围的限制,也无研究方法的限定。普通探究包括许多个子系统,主题探究就是其中之一。主题探究教学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主题、结合课堂所学,在课堂外通过实地参观、采访调查、体验制作等实践活动展开探究,并使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相关知识、培养探究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人的灵魂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究者的需求。”思想品德课的德育功能使得它本身存在一些说教的成份,使得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对于德育教育产生成见和抵触情绪,通过主题探究活动使学生的身份大大地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被动学习者转换成了主动创造者和主动参与者,在主题探究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的展示,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性,在活动的探究中体现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的能力得以发挥,学生的才华得以施展。把课堂的舞台还给了学生,自主、自立,激起了学生更多的积极性。由此迁移到其它内容的学习上,学生也变得更加的积极、主动。
4、有利于学生终身成长和发展。
主题探究是一个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其情感体验、转变其学习方式、培养其综合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当然,这一过程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安排、布置。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学生才能深刻领会所学知识。各种探究活动都是实践性学习活动,抛弃了实践性学习活动,就等于放弃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学生只能死背硬记一些空洞的理论,死读书,没有感悟,没有体验,应付完考试也就忘却了。因此,我认为,组织主题探究活动,不仅是必须的,而且应该成为常态,只有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更有利于学生终身成长和发展。
5、有利于丰富学校德育的载体,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学校的德育工作始终是一个学校的首要工作,而思想品德教育更是这个重中之重,它不是其它德育途径和载体能代替的,教师通过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去感受,在解决问题中去体会团结协作的意义,去感觉尊重、责任的美好,在自己的身边寻找典型的榜样,并能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看齐。
但是,自新课程实施以来,不少教师对主题探究活动的开展还不十分重视,这不利于促进课程改革,不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课题研究将极大促进教师对主题探究活动的实践,增强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基础
1、教育观念的变化是开展主题探究活动的思想基础
在很长的一个时期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不但教育的形式、方法单一,而且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能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居高临下地灌输,从而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课题实验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1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glfsnxh
  • 文件大小53 KB
  • 时间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