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观后感《三字经》观后感《三字经》观后感建湖双语实验小学五( 10 )班卞绘涵《三字经》是一本告诉人们成长、做人的好书。今天,我看了钱文中教授为我们精心解读的《三字经》,更深有体会。以前,我并不那样喜欢学习, 认为机械的学习使我们失去了原有的天真, 把我们自由飞翔的翅膀, 给紧紧封锁起来, 让我们童年的回忆没有蓝天、白云、高山、大海, 只有父母连绵不断的唠叨声, 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一次次冷冰冰的考试。看了《三字经》之后, 我才知道学习并不是那样乏味, 而是那样有趣, 不但可以丰富我们的知识, 陶冶我们的情操, 还能实现我们的梦想。学习是苦, 要经过"切,搓,琢, 磨"这四个过程, 但不经历风雨, 怎么见彩虹?我们古代流传着许多勤奋好学的故事,如《孙敬悬发》、《苏秦刺骨》、《车胤囊萤》、《削竹成简》等都已经深深地刻在一代代学子的心中, 成为千古佳话。当然, 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 还应该讲究礼仪。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 伟大的思想家荀子曾经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讲究礼仪,会使人谦虚好学,心胸开阔;不讲礼仪会使人狂妄自大,心胸狭窄。事实上, 即使你有再大的学问, 要是不讲礼仪, 不守道德, 就很难成为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才。我想, 那些有文化的人违法犯罪, 和不讲礼仪、不守道德肯定有一定的关系。相反, 那些既有文化, 又讲礼仪的人, 很容易做出一番事业。古时孔融能够官至北海太守, 与他七岁让梨难道没有关系吗?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外交活动中处处显示中华的礼仪底蕴,被世人称为“最有风范的政治家”。《三字经》确实是一道美味佳肴,不愧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指导老师:荀以勇) 《《三字经》观后感》
《三字经》观后感【可编辑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