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外名人作文素材
高中语文中国名人作文素材
1、欧阳修
欧阳修晚年,每天把生平所写的文字,加以修改,用心
极苦。他的夫人叫他不要修改了,说:何必这样折磨自己 ?
难道还怕老师责骂 ?欧阳修笑道: 不怕先生骂, 却怕后人笑。
2、司马光
宋朝司马光出生于官宦世家。 从小机智过人, 勤奋好学。
刚满二十岁即考上进士。他为官清廉,公务之余常利用时间
读书,立志写一部通志,作为人们的借鉴。为了把握时间读
书,他特意制作一个圆木枕头,枕头的妙用是睡觉时身子只
要一翻动,它就会滚动, 人也就惊醒了, 可以继续研究学问,
因此称“警枕”。每当司马光需休息时,便枕着“警枕”,
如此学习的结果, 终于取得了成功, 成为一位学问渊博的人。
3、孙敬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
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
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
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
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
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
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
第 1 页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4、苏秦
苏秦是洛阳人。洛阳是当时周天子的都城。他很想有所作为,曾求见周天子,却没有引见之路,一气之下,变卖了家产到别的国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东奔西跑了好几年,也没做成官。后来钱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
家里人看到他趿拉着草鞋,挑副破担子,一付狼狈样。他父母狠狠地骂了他一顿 ; 他妻子坐在织机上织帛,连看也没看他一眼 ; 他求嫂子给他做饭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开了。苏秦受了很大刺激, 决心争一口气。 从此以后,他发愤读书,钻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时候读书读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虽然很疼,但精神却来了,他就接着读下去这就是后来人们说的“锥刺股”,用来表示读书刻苦的精神。就这样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识比以前丰富多了。
5、宋濂
宋濂小时侯,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也没钱买书,
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
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
一次,他借到一本书,越读越爱不释手,便决定把它抄
下来。可是还书的期限快到了。他只好连夜抄书。时值隆冬
腊月,滴水成冰。 他母亲说: “孩子, 都半夜了, 这么寒冷,
第 2 页
天亮再朝抄吧。人家又不是等这书看。”
宋濂说:“不管人家等不等这本看,到期限就要还,这是个信用问题,也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如果说话做事不讲信用,失信于人,怎么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着名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
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 ?再说,老师那里早已大雪封山了。
你这一件旧棉袄,也抵御不住深山的严寒啊 ! ”宋濂说:“娘,今不出发就会误会了拜师的日子, 这就失约了 ; 失约,就是对老师不尊重啊。风雪再大,我都得上路。”
当宋濂到达老师家里时,老师感动地称赞说道:“年轻人,守信好学,将来必有出息 !
6、孔子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一根竹简上写字,多则
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
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便于阅读。
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 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
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
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
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
第 3 页
易》全部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
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
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
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
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高中语文国外名人作文素
高中语文中外名人作文素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