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借雕塑以论文初探
摘要:刘勰《文心雕龙》常借雕塑以论文,书中不仅多次使用“雕”“刻”“斧”“斤”“匠”等与雕塑艺术相关的词汇,而且还以雕塑为喻,论述了文学创作活动的全过程。这种论述方式既受到传统文化思维方式的影响,又与刘勰的师承有关,而佛经翻译和造像艺术盛行的时代风尚,则是重要的重要推力。
关键词:刘勰;《文心雕龙》;雕塑;佛教;庄子
《文心雕龙》以音乐、绘画、雕塑等艺术门类为论文的参照,此为值得注意的现象。学界已有不少学者撰文予以讨论,比如闫月珍的《器物之喻与中国文学批评---以〈文心雕龙〉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6期)、古风的《刘勰对于“锦绣”审美模子的具体运用》(《文学评论》,2008年第4期)等皆言之成理,持之有故,予人深思。然而,在详考《文心雕龙》与诸多艺术门类之关系时,我们发现雕塑艺术于刘勰的意义颇为特殊,且学界于此甚少关注,故有详论之必要。
一
刘勰论文多以六朝时已涌现的音乐、绘画、舞蹈、雕塑等其它艺术门类为参照对象。(当然,这里不是说刘勰具有明确的学科分类或者跨学科比较意识,而是说刘勰在文之自觉思潮中,调动其时所涌现的诸多艺术门类以及相关的创作经验来为其阐述文学创作过程服务。)我们先看刘勰是如何以音乐为论文参照对象的。《总术》以音乐演奏来说明文章创作之不易:
凡精虑造文,各竞新丽,多欲练辞,莫肯研术。落落之玉,或乱乎石;碌碌之石,时似乎玉。......知夫调钟未易,张琴实难。伶人告和,不必尽窕槬之中;动用挥扇,何必穷初终之韵;魏文比篇章于音乐,盖有征矣。[1]655-656
《声律》则是将不同作家的文章特征比作不同乐器弹奏出来的美学效果:
若夫宫商大和,譬诸吹龠;翻回取均,颇似调瑟。瑟资移柱,故有时而乖贰;龠含定管,故无往而不壹。陈思潘岳,吹龠之调也;陆机左思,瑟柱之和也。概举而推,可以类见。[1]553
此外,刘勰还以舞蹈来说明文学作品中节奏旋律之重要,如《章句》云:“夫裁文匠笔......其控引情理,送迎际会,譬舞容回环,而有缀兆之位;歌声靡曼,而有抗坠之节也”[1]570;以绘画来类比文章写作,如《诠赋》云:“丽词雅义,符采相胜,如组织之品朱紫,画绘之着玄黄,文虽新而有质,色虽糅而有本,此立赋之大体也”[1]136.
除了关注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门类与文章写作的关系外,刘勰还颇为看重雕塑艺术与文学创作的关系。《文心雕龙》一书即以雕刻意味很浓的词语来命名,其中的“文”字与“雕”字均与精心雕琢、刻画相关。此外,全书还多次使用“雕”、“刻”、“斧”、“斤”、“匠”等与雕塑艺术相关的词语。
“雕”字在《文心雕龙》中出现的次数较多,除“是不闻执雕虎之人”[1]638与“夏歌雕墙”[1]519是专有名词外,其余均与雕塑艺术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经考察,刘勰借“雕”论文者计有:
(1)雕而不器[1]720
(2)扬子比雕玉以作器[1]23
(3)垣墉立而雕圬附[1]718
(4)云霞雕色[1]1
(5)虽各有雕采[1]67
(6)雕削取巧[1]633
(7)不加雕削[1]694
(8)雕琢情性[1]2
(9)蔚似雕画[1]136
(10)雕画奇辞[1]514
(11)文不雕饰[1]378
(12)集雕篆之轶材[1]672
(13)糅其雕蔚[1]31
(14)以雕缛成体[1]725
(15)驺奭以雕龙驰响[1]672
(16)岂取驺奭之群言雕龙也[1]725
(17)此扬子所以追悔于雕虫也[1]136
以上出现的“雕”字,均是以雕塑创作比喻文章写作。
“刻”字在《文心雕龙》中出现了10次,其中有8次涉及雕塑艺术,如《铭箴》的“昔帝轩刻舆几以弼违”与“秦昭刻博于华山”;又如《颂赞》所云“至于秦政刻文”,与铭文、碑文相关;再如《隐秀》的“斫卉刻葩”与《比兴》的“刻鹄类鹜”,谓雕刻花卉、动物;而《丽辞》之“刻形镂法”,《神思》之“刻镂无形”、“刻镂声律”,俱以雕刻比拟文章创作。
再看“斧”与“斤”在《文心雕龙》中的运用情况。“斧”字于《文心雕龙》中出现了4次,除《史传》之“诛深斧钺”谓刑具之外,《事类》之“木美而定于斧斤”,《镕裁》之
刘勰借雕塑以论文初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