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析.docx


文档分类:研究报告 | 页数:约11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1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1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析
  摘要: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练习者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和掌握铅球技术中的衔接技术, 因而不能协调的完成滑步和最后用力的衔接, 使滑步与最后用力之间出现停顿, 整体技术不连贯。通过文献法和实验法等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针对衔接技术动作是否正确对完成整个推铅球动作过程中的影响进行分析。使铅球练习者能更深刻的了解衔接技术, 提高运动成绩。
  
  关键词:背向滑步推铅球; 练习者; 衔接技术; 最后用力;
  
  铅球是田径运动投掷项目之一, 铅球投掷距离成绩跟运动员对铅球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掌握有很大关系[11], 这种衔接技术就是把滑步所获得的加速度和良好的超越动作很好地运用到最后用力当中去, 这也是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难点。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研究对象
  
  选取安徽XX学院体育专业两个教学组40人作为专项研究对象, 其中随机选择20人作为实验组, 另外20人作为对照组。
  
   研究方法
  
   教学实验法
  
  实验组主要强化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训练, 对照组按照常规方式进行训练, 训练周期均为10 d时间[2];分别对两组运动员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投掷成绩进行数据统计, 对比分析结果。
  
   文献综述法
  
  本文检索了知网近5年学者研究成果, 并对研究成果加以提炼, 对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
  
   统计学处理
  
  本组采取SPSS ,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检验结果P.
  
  2 结果与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后投掷成绩分析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前投掷成绩
  
  为了比较实验前后两组运动员投掷铅球成绩有无显着差异, 对两组投掷成绩的均值进行统计。
  
  表1 实验前实验组和对照组运动员投掷成绩对照表
  
  采集训练前运动员成绩并对数据进行t检验[3], 其数据结果如表1, 前抛、后抛、原地和滑步投掷统计统计学检验P<, 所以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之前成绩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4].
  
   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投掷成绩分析
  
  根据既定的计划, 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按照规定的方式进行为期10 d的训练后, 分别统计两组投掷成绩。
  
  表2 训练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投掷成绩对照表
  
  由表2可知, 不管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其投掷成绩都有进步, 为了进一步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训练后成绩提升的差异性, 笔者对成绩进行统计学箱线图描述, 如图1所示。
  
  从图1两组训练后成绩箱线图可以明显看出, 实验组采用了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训练, 运动员投掷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5], 即具有极其显着性差异。
  
   实验组与对照组技评成绩对比情况
  
  从表3可以看出, 实验组的技评成绩都高于对照组, 说明实验组学生在掌握铅球动作和衔接技术方面有明显优势。这也体现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优势, 能在相等的教学时间内提高运动成绩。[6]
  
  图1 两组训练后成绩箱线图
  
  表3 实验后两个组技评情况对照表
  
   滑步与最后用力衔接技术的重要性
  
   娴熟掌握衔接技术有利于加长投掷距离
  
  衔接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速度, 并在高速运动中使得肌肉群在合理范围内获得最大拉长, 从而为最后的投掷提供爆发力;另一方面, 娴熟掌握衔接技术能够使运动员在规定范围内最大限度发挥身体体能, 使投掷距离最大化。
  
   衔接技术对投掷中速度的影响
  
  投掷铅球的最后用力是决定投掷距离的主要因素, 而要想获得最后推力的最佳水平, 就要在初速度最大的情况下, 很好地掌握衔接技术, 使得动作不停顿、动作连贯, 初速度很好的转化成推力动能。
  
   掌握衔接技术娴熟程度的评价
  
  评价一个运动员对衔接技术掌握的娴熟程度的主要衡量就是运动员是否将所有动能全部转化出去, 即运动员能否将滑步和最后用力娴熟的链接起来。唯有充分衔接起来, 才能最大地提高铅球离手的初速度, 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投掷距离。另外, 就是运动员的滑步速度, 如果滑步速度掌握不好的话, 运动员滑步中获取的动能只有35%能被利

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