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doc目录
第一节 钻孔桩施工质量通病 -1-
一、 缩径 -1 -
二、 断桩 -1 -
三、 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2-
四、 钢筋笼上浮 -3-
五、 “烂桩头” -4-
七、孔位倾斜 -5 -
第二节 混凝土质量通病 -6-
一、 殓麻面 -6 -
二、 蜂窝 -7-
三、 孔洞 -8-
四、 露筋 -10-
五、 缺棱掉角 -11 -
六、 施工缝夹层 -12 -
-12 -
一、 坍落度不稳定 -13-
二、 混凝土混合物离析 -13 -
三、 坍落度经时损失过大 -14 -
四、 泵送性差 -15 -
第四节•预应力混凝土梁质量通病 -16 -
一、 预应力混凝土梁常见的裂缝 -16 -
二、 T梁底板的纵向裂缝 -17 -
三、 预应力钢束张拉时,钢束伸长值超出了允许偏差值 -18 -
四、 预应力筋的断丝和滑丝 -20-
第五节•隧道质量通病 -21-
一、 隧道拱背回填不实 -22-
二、 隧道水沟、电缆槽不平直 -22 -
三、 隧道渗漏水 -23 -
四、 隧道边墙施工缝接触面处混凝土不密实 -23 -
五、 殓接缝错台 -24-
六、 锚杆方向不垂直、锚杆垫板安装不正确 -24-
七、 开挖时超、欠挖 -25-
八、 仰拱钢筋偏位 -25 -
九、 钢筋接头的连接方法和接头数量及布置不符合要求 -25 -
十、钢筋安装位置偏差过大,或垫块设置等固定方法不当,钢筋严 重错位 -26 -
第六节•路基质量通病 -26 -
一、 填方路堤工后沉降过大或不均匀沉陷 -26-
二、 滑坡、泥石流 -29 -
第七节•桥涵工程质量通病 -29 -
一、 明挖基坑处理不达标 -29-
二、 基坑回填 -30-
三、 墩台身施工 -31-
四、 架梁施工 -33 -
五、 桥头跳车 -34 -
第八节•涵洞施工质量通病 -35 -
第九节•砌石工程质量通病 -37 -
一、 石料的质量、规格不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 -37-
二、 砂浆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38 -
三、 墙体里外两层皮 -38 -
第一节钻孔桩施工质量通病
一、 缩径
产生的原因:
1、 清孔不彻底,泥浆中含泥块较多,再加上终灌拔管过快,引起 桩顶周边夹泥,导致保护层厚度不足。
2、 孔中水头下降,对孔壁的静水压力减小,导致局部孔壁土层失 稳坍落,造成碇桩身夹泥或缩颈。孔壁坍落部分留下的窟窿,成桩后形 成护颈。
防治措施:
预防缩径的关键是控制泥浆比重,确保泥浆能保持孔壁平衡。
1、 使用直径合适的钻头成孔,根据地层变化配以不同的泥浆。
2、 成孔施工时应重视清孔,在清孔时要做到清渣而不清泥,预防 清孔后的在浇筑確的过程中局部坍塌,导致缩径的产生。
二、 断桩
产生的原因:
1、 殓拌和物发生离析使桩身中断。
2、 灌注中,发生堵塞导管又未能处理好;或灌注中发生导管卡挂 钢筋笼,埋导管,严重坍孔,而处理不良时,都会演变为桩身严重夹泥, 磯桩身中断的严重事故。
3、 灌注时间过长,首批磯已初凝,而后灌注的確冲破顶层与泥浆
相混;或导管进水,未及时作良好处理,均会在两层確中产生部分夹有 泥浆渣土的截面。
防治措施:
1、 导管要有足够的抗拉强度,能承受其自重和盛满磯的重量;内 径应一致,其误差应小于±2毫米,内壁须光滑无阻,组拼后须用球塞、 检查锤作通过试验;导管最下端一节导管长度要长一些,一般为4米, 其底端不得带法兰盘。
2、 导管在浇灌前要进行试拼,并做好水密性试验。
3、 严格控制导管埋深与拔管速度,导管不宜埋入磯过深,也不可 过浅。及时测量磯浇灌深度,严防导管拔空。
4、 经常检测磯拌和物,确保其符合要求。
三、桩顶局部冒水、桩身孔洞
产生的原因:
1、 水下殓灌注过程中,导管埋深过大,导管内外磯新鲜程度不同, 再加上灌注过程中上下活动导管过于频繁,致使导管活动部位的磯离 析,保水性能差而泌出大量的水,这些水沿着导管部位最后灌入的、最 为新鲜的磯往上冒,形成通道(即桩身孔洞)。
2、 水下殓灌注过程中,磯倾倒入导管速度过快过猛,把空气闷在 导管中,在桩内形成高压气包。高压气包在其自身浮力或导管起拔等外 力的作用下,在磯内不断上升,当上升到桩顶附近时,气包浮力与上升 阻力接近,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气包便滞留在桩身内,最终形成桩身 孔洞。另外,有一些桩在余桩截后,桩身内残余的高压气体,因通道打
开而顺桩身的细小缝隙释放出来。这时,常会携带部分遗留在气包内的 水往上冒,出现“桩顶冒气泡”的怪现象。
3、水下殓灌注时间过长,最早灌入孔内的磯坍落
施工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