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护理概念
1
中医康复护理对象
2
中医康复护理原则
3
中医康复的辩证施护
4
中医康复护理方法
5
康复的含义
据《尔雅·释诂》(战国作品,西汉整理完成)中载:“康,安也。” ,“复,返也。”
《黄帝内经。五常政大论》:“久病”而“不康”,“病去而愈”,“负其不足,与众不同”(广义概念)
传统康复
现代康复
指恢复,即经过治疗、调理,使病人的健康状况恢复到患病前的正常水平。
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社会、教育、职业 等措施,减轻各种疾病损伤和年老体衰所带来的后果,以尽量提高这类患者的活动功能,改善生活自理能力和提高劳动能力,能够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去。
康复护理是运用独特的康复护理方法,配合自我康复训练,使病人达到康复的目的。
临床护理多依靠药物治疗和常用护理技术
康复护理与临床护理不同点
中医康复护理是运用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理论,利用传统康复护理的方法,配合康复医疗手段、传统康复训练和养生方法,对残疾者、慢性病者、老年病者以及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护理措施,使身体功能和精神情志能尽量地恢复到原来的健康状态。故古人云:“善调则生,失调则死。”
中医康复护理概念
二、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康复护理的对象主要是残疾人,由于造成残疾的因素的多样化和中医康复的特点,目前,把一些可能导致残疾的老年病、慢性病和手术后以及某些急性病恢复期的患者,也作为中医康复护理的对象。
中医康复护理对象
老年病证
伤残病证和精神病证
慢性疑难病证
急性病瘥后诸证
1、老年病证
因老年人元气衰退,形神皆虚,气血不足,五脏亏损,抗病能力、自我调节能力以及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下降,容易染病,古代称为“养老疾”,这类疾病多在慢性衰老的基础上发生,因此,老年病证应以预防为主,康复护理时,应先指导其养生、调摄,以预防生病, 一旦生病,病后则以调养身心为主,使脏腑功能尽快恢复。
返回
2、伤残病证和精神病证
伤残病证是指残疾者,多因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形残,主要有五官残疾和肢体残疾。精神病证又称为“神残”,分为精神残疾和智能缺陷所致的精神病证和痴呆等,这两种残疾者需要通过康复护理尽量帮助病人恢复身心功能或发挥残存功能的作用。已经造成不可逆转的残缺,如截肢,除了采用现代人工器具补偿部分功能外,还可通过中医康复护理方法恢复良好的情志和部分生活与工作能力。
返回
3、慢性疑难病证
慢性疑难病证包括临床各科中的慢性疑难痼疾,如恶性肿瘤造成脏腑功能障碍或肢体功能障碍。这类病证的特点是病机复杂,身心受损,正气难复,多年迁延不愈,若局限于临床常规单一的药物治疗,收效甚微。通过康复护理调动人体正气,去抵御和修复病理性损伤,达到康复的目的。
返回
中医康复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