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身体状况日下,最常见的疾病就是脑血管意外、下肢骨折以及严重的心肺疾患、老年性痴呆等导致老人长时间卧床,甚至卧床至生命终结多见。那么卧床病人怎样护理?
学习内容
一、长期卧床过程的分期
二、长期卧床的不良生理效应
三、长期卧床的康复护理
长期卧床过程的分期
1、不稳定期
2、易变期
3、房间固定期
4、局部受限期
5、卧床期
分期
不稳定期:病人在没有卧床前,走路时摇晃、头晕,到屋外行走要借助拐杖或助步器,但大部分人只是在无力扶着室内的家具活动。
分期
易变期: 这个期的病人都会有医院住院的经历或者有过跌倒的先例。病人在住院期间保持被动,备限制在床上,不知道该去哪里。
分期
房间固定期: 病人活动进一步受限,活动范围仅限于轮椅、座位和床,病人开始更愿意白天躺在床上。医院的病床占据了病人房间的大部分空间,进一步限制了病人的活动。
分期
局部受限期: 床与轮椅之间的转换已经不能做到,只能依赖他人。最初病人会看电视,后来变得无聊。阅读变得困难,虽然很喜欢有人拜访,但已不想交谈。一些事件会加速不活动的过程,如住院的环境或伴侣的去世。他们更期望穿平常的衣服而不是睡衣。
分期
卧床期: 这个时期的病人认为卧床只是一种生存的手段。
长期卧床的不良效应
一、肌肉骨骼系统
长期制动最明显的体征发生于肌肉系统。常表现有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
肌肉骨骼的不良效应
1、关节挛缩长期制动易产生严重的关节退变,其主要原因是关节不活动或活动范围不充分。
长期卧床患者的护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