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周青铜器.docx: .
浅谈西周青铜器
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青铜器调查报告
题目:浅谈西周青铜器
姓名:王磊班级:06级美教国画班指导教师:李鸿照教授
关键词:西周青铜器样式
内容摘要:
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以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多、类型最全、历 史文化价值最大。陕博所展的西周青铜器造型浑厚、纹饰古朴、铭文丰富,几乎涵盖了西 周青铜器的所有种类和形制,西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从中可见一斑。陕博所藏西周青铜器 是按铸造年代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西周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同阶段。在馆藏西周青 铜器中,以中晚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为丰富、器形种类最为多样,早期的相对较少。
正文:
青铜器主要是指先秦时期用铜锡合金制作的器物,含铅、铝等多种金属元素。按用途分 包括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 青铜器流行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秦汉时代,以商周时代的器物最为精美,西周是青铜器发 展的鼎盛时期。
夏、商、西周三代中,周氏族发源于今天陕西的岐山一带,随着周氏部族的不断发展壮 大和周王朝的建立,青铜器工艺中心也有原来的殷商都城一带转移到了西周建都的陕西关 中地区,因此,在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的青铜器中,以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多、 类型最全、历史文化价值最大。陕博所展的西周青铜器造型浑厚、纹饰古朴、铭文丰富, 几乎涵盖了西周青铜器的所有种类和形制,西周青铜器的发展脉络从中可见一斑。下面我 以陕西省历史博物馆馆藏西周青铜器为例,说说此次考察自己对于西周青铜器的认识和 感受。
陕博所藏西周青铜器是按铸造年代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西周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不 同阶段。在馆藏西周青铜器中,以中晚期的青铜器物数量最为丰富、器形种类最为多样, 早期的相对较少。
一、西周早期
西周早期是指武、成、康、昭四王在位的大约70余年的时间,陕博馆藏西周早期的青 铜器以炊煮器和酒水器为主,主要有:利篮、夔龙纹篮、麦伯解、矢伯鬲、禾子父癸 爵、史迹角、伯方鼎、鱼季囱、伯蔚、缺卤、饕餐纹大鼎、外叔鼎、旗鼎等等,其中利 嘉、缺囱、饕餐纹大师和旗鼎是最具代表性的几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器物。
出土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镇的利富和出土于泾 阳县高家堡村的缺由(图1)在造型样式和纹样装 饰上明显的带有商代后期青铜器的风格。它们的装 饰花纹繁缠华美,浮雕的主体纹饰下布满繁密的底 纹,具有庄重、威严、华丽和神秘的特色。值得一 提是,利篡的目前我们所知的最早的一件西周青铜 器,篦内底铸有铭文32
字,这是前代青铜器中所
少见的,也是西周前期青铜器物与商后期青铜器物最大的区别。
出土于陕西淳化县史家振村的饕餐纹大鼎(图二)
和出土于眉县杨家村的旗鼎不仅是陕西历史博物馆馆
藏青铜器中的精品,也是最足与代表西周早期青铜器
风格的器物。饕餐纹大鼎鼎高122厘米,口径83厘米,
重126千克,是我国目前所知西周铜鼎中最大最重的
珍品,其造型宏伟,纹饰庄重神奇,是西周早期青铜
器的典型代表作品;铸造于西周康王时期的甑鼎,造
型敦厚宏伟,纹饰精美。此鼎立耳深腹,平沿方唇,
三柱足,口沿下饰浮雕状饕餐纹,地衬细雷纹。三足
根部饰大饕餐面,双耳外侧各饰一条曲体上缘的夔龙。
腹内壁铸有铭文28字,所铸铭文是研究周初土地制度
的重要史料,具有珍贵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由于陕博所展西周三个时期的青铜器是杂序排放的,其中还夹杂有商代晚期 的青铜器物,这样的排列为我们比较的观察提供了便利,西周青铜文化是在先周 和晚商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观察中,我们不难看出,西周早期青铜 器的器类、器形和花纹大都是沿袭商代晚期的风格,花纹繁缠华美,器形庄重威 严,给人以神秘的感觉。西周早期青铜器与前代最大的区别表现在铭文铸造上, 西周早期的青铜器铭文中开始出现长篇记事性的文字,铭文的内容、形式、数量 甚至书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前代所不能达到的。
二、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西周中期是指穆王之夷王在为的这一阶段,经过商代前期几十年的经营发展,
到了穆王时代,西周青铜器的铸造呈现出新的变化,陕博馆藏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在数量上要多于西周前期,最能代表整个西周王朝青铜铸造业的水平。在馆藏西 周中期青铜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几件青铜器物有:出土于西安市长安区张家坡村 的镂空豆、孟富、双耳铜杯;出土于扶风县齐家村的散车父壶、几父壶、夔纹馨 和强家村的师丞钟;出土于岐山县贺家村的牛尊和黄家村的五祀卫鼎等。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周中期的青铜器在
各个方面呈现出了很大的变化,和西周早期的青铜
器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中期的青铜
浅谈西周青铜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