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左翼文学家教案.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左翼文学家
随着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和论争,一批左翼作家们在艰难探索中前进着。其中,蒋光慈是一个重要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第一节 蒋光慈
生平创作简介
蒋光慈(1901-1931),又名光赤,安徽霍邱人,出生于小商人家庭。“五四”时期参加过学生运动。1921年赴苏联学习,1924年回国。在此期间,开始文学创作,后结集为《新梦》、《哀中国》两本诗集出版。《新梦》收集了作者留苏期间创作的诗歌。作者以丰盈的激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怀念处于黑暗中的祖国和人民,召唤人民起来斗争。正如诗人在文中所言,他是用自己的全身、全心、全意识-高歌革命。《新梦》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中第一部歌颂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新生活的诗集,也是中国第一部革命诗集。出版后,颇受青年读者的欢迎,对他们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哀中国》是作者回国后,目睹中国黑暗现实而发出的悲愤呼喊,基调由《新梦》的热情澎湃变为深沉凝重,对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批判成为诗集的最强音。
早期创作
1925年之后,蒋光慈以较多的精力投入小说创作,《少年漂泊者》是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他通过主人公汪中漂泊的坎坷经历,反映了“五四”以后直到“五卅”前夕中国动荡不安的社会现实。作品中展示了汪中重自发的反抗到自觉斗争的转变过程,人们可以从中看到当时青年的苦闷和觉醒。汪中的形象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在当时的青年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短裤党》完成于1927年4月,及时地反映了党领导下的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作者站在革命的立场上,描绘了起义从失败到胜利的过程,歌颂了工人阶级的斗争。其中斗争的领导者杨直夫身患重病而坚持工作,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如此大的规模正面表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短裤党》可谓是现代文学中的第一部。但作品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如人物形象不够鲜明,艺术上较为粗糙等。
大革命失败后的创作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蒋光慈思想苦闷,心绪低落。这个时期写有《野祭》、《菊芬》,长篇小说《最后的微笑》等。这些作品虽然以反革命政变为背景,表现了革命者严酷而艰苦的斗争生活,但字里行间流露出较多的小资产阶级苦闷、彷徨的思想感情。《菊芬》和《最后的微笑》中的主人公菊芬和王阿贵都“把枪柄拿到手里了”,但却是用恐怖手段-暗杀去反抗反动统治者,走上了个人反抗的道路,最后牺牲了自己。尤其是后一篇,青年工人王阿贵被工厂开除后,在对敌人的强烈仇恨和由失业引起的极度痛苦中,连续杀死了本厂的工头、工会委员等数人后,还想把自己的父母、妹妹野杀掉,最后在军警的包围下举枪自杀,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微笑”。这两部作品透露出当时革命浪漫谛克倾向的一个重要内容,即一种革命的幼稚病-“左”的盲动情绪,这是在反革命的白色恐怖下,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空虚幻灭情绪的侧面反映。另外,因作品是作家激愤之作,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作家宣泄思想感情的工具,不够丰满。蒋光慈是“革命加恋爱”的始作俑者,这从《野祭》《菊芬》对多角恋爱的描写中就可窥见一斑。长篇《丽莎的哀怨》,作者意在描写白俄贵妇所代表的反动阶级对十月革命的恐惧心理,从而显示无产阶级的胜利,但作者在表现丽莎的沉沦和没落时,较明显地流露了对她的同情,因而受到左翼文坛的批判。
1928年后,蒋光慈受到农村土地革命的鼓舞,参加了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倡导运动,这个时期他开始纠正自己创作中的错误倾向。从1930年1月出版的中篇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可以看出她为此所做的努力。女主人公王曼英是一位大革命失败后的时代女性。小说的上半部分写投身革命的女学生王曼英在大革命失败后由痛苦绝望而转向幻灭堕落;下半部分写她在革命者李尚志的感召和帮助下,洗心革面,重新投入革命运动中。如冲出云围的月亮一样获得新生。着作品中,作家对王曼英的堕落批判得不够有力,反而流露出欣赏同情的情绪,甚至有时给她的堕落涂上革命的釉彩:“从前曼英没有用刀枪的力量将敌人剿灭,现在曼英可以利用自己的肉体的美来将敌人捉弄。”对曼英思想转变的描写野不够真实可信,“革命加恋爱”的公式化仍然明显。因而小说虽然显示出作家积极探索并寻求知识青年应走的正确革命道路的信念,艺术水平野大有提高,但仍未冲破革命罗曼蒂克倾向的局限性。
1930年完成的《田野的风》(原名《咆哮的土地》),是蒋光慈艺术上和思想上走向成熟的标志。在这部作品中,他进行了对前一时期创作中的革命罗曼蒂克倾向的超越,体现了革命现实主义的胜利。
这部小说第一次以长篇小说的形式描写了党领导下的农民武装暴动这一重大题材。小说以1927年大革命失败前后的湖南农民运动未背景,描写某一个村庄,受压迫的,迷信落后的农民,经矿工张进德和革命知识分子李杰点燃革命火种后,在短时期内,建立农协,开展土地革命,一片沸腾德景象。“马日事变”后,他们又组织农民武装,击败敌

左翼文学家教案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992006838
  • 文件大小110 KB
  • 时间2021-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