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前五回诗词选注
青埂峰顽石偈
《红楼梦》第一回: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因有个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穭崖青埂峰下经过,忽见一块大石,上面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乃从头一看,原来是无才补天、幻形入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引登彼岸的一块顽石:上面叙着堕落之乡,投胎之处,以及家庭琐事,闺阁闲情,诗词谜语,倒还全备。只是朝代年纪,失落无考。后面又有一偈云:
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
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译文]
我没有能力去修补那残破的青天,
白白地降生到人间世界这么些年;
这里记的是我下凡前后亲身经历,
可是请谁替我抄去当作奇闻流传?
[注释]偈(ji):为梵语“偈陀”的省文,意译为“颂”,是佛经文学的一体。
无才句:才,能力;天,指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补天《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于是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文物》一九七三年第二期曹雪芹《自题画石诗》:“愛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坠地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
红尘:尘埃,引伸为繁华热闹之地,佛教用它指人世间。
若许:许,这样;若许,象这样。
倩(qian):请人代办事情。倩谁,请谁。
[说明]曹雪芹生当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末世,在农民阶级的英勇斗争和早期民主主义思潮冲击下,地主阶级宗法制度的“天”已经严重地残破和急剧地衰亡。一部《红楼梦》就是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衰败没落的描写,形象地展示了封建社会这个“天”的崩塌过程。它既不是什么“情场忏悔”,也不是什么个人“自传”,而是曹雪芹对封建社会腐朽衰落的现实长期观察、体验、认识之后写出的一部封建社会的衰亡史,是一部思想性很强艺术性很高的政治历史小说。
但由于作者所受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他只能作出封建宗法制度的“天”必然灭亡的诊断,却“无才”开出“补天”的药方,因而发出了“枉入红尘”之叹,为封建地主阶级的衰亡唱出了无可奈何的挽歌。然而,揭示封建社会的“天”也能够崩塌,无疑是对封建统治阶级万世不变的法统观念的严重打击,所以封建统治阶级把《红楼梦》视为洪水猛兽,加上“诲淫谬种”等等罪名,并动用国家机器予以禁阅销毁;于是,一方面是作者希望它广为流传以扩大政治影响和人们的竞相传抄,一方面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百般禁毁和新旧“红学家”们的多方歪曲,《红楼梦》流传的本身就充满了两种思想、两个阶级的激烈斗争!
题石头记
《红楼梦》第一回: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又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一即此便是《石头记》的缘起。诗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译文]
满篇都是离经叛道的话,
浸透着一把辛酸的眼泪!
都说作者迷恋儿女之情,
可谁能理解作品的精髓?
[注释]题:本义为记,引伸为写,写在书、画等物上的诗叫题诗。
荒唐言:原为不着边际的话,后引伸为乖谬之言。这里指《红楼梦》反封建的先进的叛逆思想。封建统治阶级和封建文人对《红楼梦》作了种种诬蔑,郑光祖《一般录杂述》:“乃此等恶劣小说盈天下,以逄人之情欲,诱以不轨,所以弃礼灭义,相习成风
《红楼梦》前五回诗词选注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