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节学法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考点 12 .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考点 14 .知道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或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理解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受到一定的法律制裁。考点 15 .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考点 16 .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考点 13 .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考点 17 .掌握获得法律帮助和维护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 一是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我国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二是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这是法律最主要的特征,强制力即军队、警察、监狱、法院等。) 三是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公民都要遵守法律;所有公民触犯法律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所有公民都平等地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同时都平等地履行法律的义务) ,或者做出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按轻重来分,违法行为可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任何一类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所谓犯罪,是指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并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第一,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严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第二,犯罪是一种触犯刑法的行为。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第三,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刑罚当罚性,是犯罪严重危害性及刑事违法性的必然后果。 (1) 区别①一般违法行为情节轻微,犯罪情节严重。②一般违法行为社会危害性小,犯罪社会危害性大。③一般违法行为触犯刑法以外的法律,犯罪触犯刑法。④犯罪要受刑罚处罚,一般违法行为不用受刑罚处罚,只受其他处罚。(2) 共同点①两者都是违法行为,一般违法是轻微的违法行为,犯罪是严重的违法行为; ②两者都具有社会危害性; ③两者都要承担法律责任,都要受到法律制裁。 。包括: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包括: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传播淫秽的读物或者音像制品;进行淫乱或者色情、卖淫活动;多次偷窃;参与赌博,屡教不改;吸食、注射毒品;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1)许多违法犯罪行为都是从沾染不良习气开始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加以改正,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2)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加强道德修养,防微杜渐,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不良行为, 防患于未然。( 3)那种认为我年龄小与犯罪无关, “大错不要犯,犯点小错无所谓”,年龄小犯罪也不受处罚的想法是非常错误的。 (注:从家庭、学校、社会、个人四个方面去分析原因。)①家庭原因:缺乏家庭保护,长辈亲朋不良行为的影响,父母教育方法不当等。②学校原因: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③社会原因:社会环境复杂,存在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因素,如黑网吧、色情、凶杀书刊等。④个人原因:身心不成熟,是非、法制观念淡薄,自制力差,没有调控好自己的冲动情绪,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道德水平低,没有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没有正确对待好奇心理和从众心理,追求低级生活情趣, 贪图享受,交友不慎,无心向学,具有不良行为而不加以改正等。 10 .怎样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1) 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家庭、社会环境。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2) 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①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②树立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增强自制力,善于调控自己的不良情绪。③正确对待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养成良好行为习惯,自觉抵制不良诱惑。④增强责任意识,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谨慎交友,避免沾染不良习气,改正不良行为。? 11、拒绝不良诱惑的方法。?结合自己的实际,用科学
学法守法预防违法犯罪讲解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