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评析摘要:法律经济学,是法学与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它兴起于美国芝加哥学派,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发展相当迅疾, 要准确把握这门学科, 必须首先要理解和运用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即主要包括实证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分析、公共选择分析、成本收益分析、均衡分析、个案研究与案例分析;最后,文章对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作了评析。中国论文网/view- 关键词: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述评一、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概述我们首先要探求法律经济学的内涵,以便更好地把握法律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方向。如果从研究方法上来定义, 可以称其为“法律的经济分析”, 即运用经济学方法和理论全面分析法律问题的经济学和法学整合的交叉学科。法律经济分析的核心在于引进微观经济学中理论、观点来探索法律背后的逻辑。主要目的在于, 通过对立法、司法、执法等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所作出的决策进行定性、定量分析, 以使社会资源得到有效配置与社会控制总成本最小化。二、法律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一)实证经济分析实证经济分析, 是将经济分析看作是一种工具, 一种预测未来行为预期的工具, 因为法律经济学是后果主义的, 将一项法律事件或行为可能产生的各种效果予以预先考虑, 并进行综合分析判断,以此来促使人们选择和预测他人的行为来指引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说,实证经济分析的理论关键在于其强大的预测能力, 被用以进行定性预测, 并用这些预测的经验来着重分析某项法律制度的实施后果, 检验法律制度实施效果是否符合立法者的预期立法目的。那么, 实证经济分析的理论分析工具又有哪些呢?主要以定量分析、个案研究为主要的分析工具。即检视某项立法制度的预测能力、有效性的事实证据或经验证据的取得, 它们都依赖于定量分析和案例分析的理论工具的运用。当然,实证经济分析也有其局限性,一方面,这种理论模型如今只在侵权法领域、契约、犯罪学领域等法律关系领域适用, 但不能否定所做出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 实证分析模型不能涵盖所有的变量, 因此就有可能导致根据该理论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可靠, 为法律人士所怀疑, 不具有真实性。甚至有可能会产生依据理论模型得到的结果与立法预期的实施效果截然不同, 大相径庭。尽管如此, 也不能否认该研究方法在预测行为变动方面的能力和分析判断某项法律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优越性在于能有较高的评估立法所要达到预期效果的成功率。(二)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经济分析注重实践效果的目的不同, 规范经济分析的目的在于为某项法律制度提出改革建议, 为立法改革寻求理论支撑。其基本的理论分析工具有激励分析和最优化分析, 前者是考虑一项即将颁行的法律制度对各方法律关系主体是否有激励、有何种激励来遵守该法律;后者是指,比如,罪犯在实施犯罪时,要考虑犯罪所花费的成本、所得到的收益、被抓获的概率以及惩罚的刑期等因素,并追求犯罪收益的最大化。规范经济分析与实证经济分析并非完全割裂开来, 二者的划分是一种理论上的相对的区别, 实证经济分析是规范经济分析的前提, 并服务于规范经济分析。规范经济分析需要实证经济分析提供实施效果来支持其合法性与合理性。(三)公共选择分析公共选择理论由布坎南、托里森合创的、一种将经济学理论运用于政治科学中, 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等法律部门, 以此来分析政府行为是否符合公共利益的经济理论。它的理论逻辑分析起点是个人
法律经济学研究方法评析.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