雒晓东跟师李可老心得.doc跟师李可老心得
广东省中医院 雒晓东
体会1:六经赅万病之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 外感,实可以统万病。
《金匮》则以疾病的特殊性即该病的个性特点来研究辨治疾病。
二者虽均属辨证论治范畴,或均以辨证论治精神来论治疾病,但明伤寒六经之理,可达万病 皆通之境界,可以内通于六经(脏腑经络气化),外应于六气,万病皆在掌握之中,而可以 一禺三反之。而金匮则重在一病一理,明于此而难例于彼,停留在经验之水平。
故愿大家以伤寒六经为经(核心),以杂病论治为纬,融会贯通,成一家之体。
体会2:论辨阴阳之纲领
一、辨五脏之阳亏阳衰要点
肾——畏寒肢冷
脾 食少便澹
肝 疲之倦怠
肺 气短声低
心 心慌面1=1
二、辨阴阳之总体要点(舌脉神气声色便)
阳
阴
舌
舌红苔黄干燥
舌淡苔白滑润
脉
脉大有力
脉弱无力
神
有
无(但欲寐)
气
亢奋
疲乏
声
但」亢
低弱
色
红赤
青白
二便
尿赤便干
便澹尿清
二、坎离卦解
离卦寓心,真阴寓于中
坎卦寓肾,元阳潜于内
二者互为其根
人体合而观之,一阴一阳而已;更以阴阳凝聚而观之,一团元气而已。
无极 太极 两仪 四象 八卦 体会3:郑氏理法特点
一、 理论上:
沿袭内经伤寒之学术思想,
特重阳气一一元阳、真气。
气化六经一一乃伤寒一部之真机!
二、 诊断辨证上:
首辨阴阳!
重辨六经!
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三、 论治上:
"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
"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
治疗上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四、 用药上:
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
简方重剂,大辛大热,
四逆、理中类,重用附、姜、桂,
遵六经以治万病,绝不拘于伤寒。
体会4:伤寒论一一立法垂方之作
气化二字,乃伤寒书一部之真机!
伤寒者,邪伤太阳寒水之经也,非独为风寒所伤立论,邪犯太阳寒水之界,诸邪皆寒也,故 太阳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皆有恶寒也;表阳被郁,太阳不开也。故有一分恶寒,即有一分 表证。邪犯太阳,与太阳寒水合化,寒水者,太阳之本也,客多从主,故诸邪皆寒也。
治之以开媵疏表,因势利导之,以从太阳之开,麻桂峻剂为首选;体弱、气虚、年老诸辈, 宜助少阴之阳,少阴者,太阳阳气之根源也,故麻、附、辛为常用之剂,六经一体也,六气 一气也!
老父有不助小儿之理乎?
桑菊银翘诸方,轻浅伤风之剂也。
和营卫,疏表寒之力不足矣。乃上窍不利之剂,太阳重证不可与也。即湿热之邪重伤太阳, 亦必麻桂荆防与麻附辛之类也。
"今人只知冬月为伤寒,不知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皆有伤寒,只要见得是太阳经证的面目, 即是伤寒也。”
体会5:三阴论
少阴是三阴的基础,为坎中一点真阳之所在。也是一身之根基。故三阴阳亏,皆可补少阴; 二阴阳衰,终要累及少阴。二阴浊阴寒凝久伏不化者,皆可加用四逆辈。另二阴为二阳之根, 三阳不解者,久则入三阴,三阳不振者,即可助三阴之阳,附姜桂是也。
六气之体,六经之体也。太阳气虚,麻附细可也。即可治太少两感证,又可治表虚证。太 阴阳亏,理中加四逆,即附子理中可也。厥阴乌梅丸是主方正治,附姜桂俱全也。可增桂治 之,厥阴经证,血分寒凝,当归四逆加吴萸、生姜、附子汤可也。
体会6:治阳气阴血 仲景之论,阳气阴血不分也。阳即是气,血即是阴。附了大辛大热,少阴之阳药。回阳、救 阳、扶阳不可缺也,缺则不力。干姜辛热,太阴之阳药,也回阳助阳,从后天以滋先天也。 故四逆辈从先后两天着眼,互为资助,以炙甘草和谐之。故能起重疾沉疳,为回阳救逆之正 局。白通、通脉、加猪胆汁皆变局也。然回阳救逆,起重疾沉疳,非重剂不可,熟附子
100 -200g/日,干姜60g,炙甘草60g,以水3000ml煎至600ml,分温再服。格阳者用通脉, 戴阳者用白通,格拒不能受药者,以热药冷服或加入童便引之。
阳欲散者,加来复汤敛之。
阴欲脱者,加人参以救之。
昏迷窍闭者,加麝香以开之。
最佳之剂,莫过于李可老之破格救心汤,挽垂绝之阳,救暴脱之阴,敛欲散之气,仍欲重 剂,可仿李老之剂重用法。
少阴阳气实一身阳气之根,六经阳虚四逆皆可用之。不必待肢厥脉微矣。太阳阳虚麻附辛 可也,重者合四逆汤用之。少阳阳明皆多热证。但三阴阳虚,皆可用之。太阴阳虚,轻则理 中、建中,重则合四逆辈。厥阴阳虚,也用四逆,观乌梅丸可知也。
体会7:三阳统于阳明,三阴统于太阴论
三阳统于阳明,胃气不衰,邪断不能入三阴也,阳明为三阴之屏障。阳明统于肠胃,居中 属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为诸脏腑有形之邪外出之径也。太阳蓄血,有桃核承气汤证, 以阳明之府为出路也
雒晓东跟师李可老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