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

  中英鸦片战争,是英国推行殖民掠夺政策的结果。早在1832年,就有英国间谍到中国沿海刺探情报、绘制军事地图。林则徐领导的广东禁烟展开以后,英方代表极力挑起事端,煽动武装侵略。1840年2月,英国政府任命懿律为侵华英军总司令,随即组成一支拥有四十八艘舰船、五百四十门大炮和各兵种陆军四千多人的“东方远征军”,正式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英国侵略军首先将炮口指向广州。因为时任两广总督的林则徐和关天培早有准备,英军进犯广东未能得手,于是留下少数舰船封锁珠江口,主力转而北上。1840年7月2日,英军侵犯福建厦门,被时任闽浙总督邓廷桢麾下的军民击退。7月5日下午,英军忽然对舟山群岛的定海县城提议攻击,驻守定海的清军水师船和岸上阵地在短时间内即被摧毁。总兵张朝发受伤落水,经士兵救起,当晚伤重身亡。定海县令姚怀祥一直在组织民众配合驻军抵御,但终究抵挡不住敌军的进攻。7月6日,定海失陷,姚怀祥退到北门外普慈山下,投梵宫池自杀。县吏全福在英军攻入县衙时拔刀拍案大骂英军,被英军当场杀死。
  姚怀祥是鸦片战争中第一个以身殉职的文官,她的表现受到世人的敬仰。地方民众在吴山为她立祠,将她书闱中的一幅蓝笔手书供在祠内,并有不少诗词纪念她。下面就是流传很广的一首词——
  满江红
  陈 干
  题前定海令姚公履堂蓝笔遗憾,公因洋务殉
  断楮零缣,从棘院、搜罗而得。记昔日、文星高照,一支蓝笔。转瞬鲸鲵凭海岛,难过鹅鹳沉沙碛。叹甬江、斗大耸孤城,难摧敌。
  守何恃·唯坚壁;兵几队,埋荒驿。剩数行书在,未曾磨灭。十里涛翻罗刹紫,千秋血沁苌弘碧。尽摩挲、片纸怆忠魂,堪歌泣。
  词前序言中的“履堂”是姚怀祥的字号,“蓝笔遗憾”是她用蓝笔写的遗墨。
  上片以咏叹姚怀祥的手书残卷而起。“断楮零缣”,是说姚怀祥这张手书,经过战火的洗劫已经残缺不全。“楮,是纸的代称;“缣”,即细绢,古人常在细绢上写字。楮、缣合称全部是指姚怀祥留下的遗墨。而这幅残缺的遗墨也来之不易,是从遍生荆棘的断墙败瓦中搜罗而得的。偌大的定海县衙战后变成瓦砾遍地、荆棘丛生的废墟,县令姚怀祥的遗物几乎荡然无存,仅剩一张残缺的纸片,可见战事剧烈,敌人破坏之甚。姚怀祥身为文官,生前写得一手好文章,而且喜爱用蓝墨写字。因此作者说“记昔日,文星高照,一支蓝笔”,其间倾注赞誉和惋惜之情。“转瞬鲸鲵凭海岛,难过鹅鹳沉沙碛”,是说敌人忽然之间侵犯海岛,定海军民奋起反抗,但敌强我弱,悬殊太大。作者以海中庞大凶残的‘鲸鲵”比方英军,以弱小的“鹅鹳”比方我方力量。战斗的结局令作者感叹:定海如同一座斗大的孤城耸立在甬江上,实在难以御敌。甬江是浙江一大水系,从定海对岸的镇海左近入海。
  词的下片直接描绘了定海之战的情形:因为敌众我寡,力量悬殊而又孤立无援,我方军民只能依靠孤城的工事坚守。人数不多的几队人马经过浴血奋战几乎全军覆没,埋尸荒郊。战火以后,唯剩下姚怀祥的几行墨迹未曾磨灭,这是对英军大肆烧杀掳掠的控诉,同时也表示了内心深处对姚怀祥的敬意。写到这里,作者胸中热血奔涌,满腔义愤喷发而出:“十里涛翻罗刹紫,千秋血沁苌弘碧!”这两句极为精炼而且形象感人,堪称词家所说的“词眼”或“高潮”。“十里涛翻”以凝练的字句表现出了战事的剧烈。“罗刹”本指朱发绿眼的恶鬼,再加一个“紫”字来

[十里涛翻罗刹紫]紫罗刹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