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旅游学院咋样
摘要:云南大学是我国较早实施学分制的高校,在长久探索中,按三级平台六个模块构建了课程学分体系,实施辅修制和弹性学制,经过有特色的分阶段选课、成绩绩点制和质量监控等加强过程管理,取得好的成效。学分制的实施,也给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带来了需要不停探讨和完善的新课题。
关键词:学分制;改革和实践
云南大学学分制改革紧握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培养适应和创新相统一的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观,落实“教为不教,学为发明”的教学理念,走出了一条以学分制改革为根本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改革和回顾
自1923年创立以来,云南大学即实施学分制,多年来,学分制实践和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改革开放以后,历经10多年的探索和重复试点,1998年,云南大学出台了《学分制暂行要求》;1999年,又颁布了《有关实施全方面学分制的要求》,《云南大学本科导师制的要求》和《云南大学学分制选课程序》等配套文件也相继出台,学校同时开启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2021年,在总结“十五”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学校再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学分制的改革和实践成为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教务管理的载体和平台。
二、经验和特色
形象地说,学分制如同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依据自己的接收能力、爱好兴趣、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攻读一个或两个学位,提前还是延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全部由学生自主决定,最终实现教育公平。云南大学的学分制,从一开始就力争做到以下几点:学分制是人才培养的载体和平台;学分制背景下的教育管理模式的调整和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突破。
经过多年实践,云南大学的学分制改革取得了成效,积累了经验,形成了含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体系。
1、以学分模块为基础――打造学科平台
依据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的标准,云南大学的课程体系设置以“低年级实施通识教育和学科基础教育以提升学生素养,高年级实施有特色的专业教育以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关键准则,构建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三级平台六个模块的课程,总学分为160学分。课程平台、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及学分分配见表1。
通识教育课程包含公共必修课和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两个模块。其中,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体育和技术技能、外语应用提升6类,每个学生通常在第2~6学期,在除外语类外的其它5类中每类选修2-4学分,第5~6学期每学期各选修一门2学分的外语课,共需要修满22学分:学科基础课程含一个模块,即院管学科基础课;专业课程含3个模块,即专业关键课、专业选修课和综合实践。学科基础课、专业关键课、专业选修课的详细门数和每门课程的学分,由各学院依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自主设定。
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表现了学科专业的优势,突出了的人才培养的特色。
2、弹性学制――构建没有围墙的大学
学习进度快、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修满要求学分,能够提前1年毕业;申请辅修的四年制本科专业学生,能够延期到第5或第6学年毕业;申请辅修的五年制本科专业学生,能够延期到第6或第7学年毕业。凡未申请辅修的学制为四年的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和学制为五年的学生在五年级下学期未修满取得毕业资格要求的学分
云南大学旅游学院咋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