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地大隧道工程地质性质 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工程地质技术分析.docx


文档分类:建筑/环境 | 页数:约5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5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5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地大隧道工程地质性质 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工程地质技术分析

  摘要在兴山县峡口镇境内的宜巴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因其地质情况复杂,有穿越洞身的断裂破碎地质带,严重不利于此地下工程的安全建设,因此必需使其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本文从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工程的基础概况出发,对其所包括到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科学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峡口隧道;地质分析;岩性特点;宜巴高速
  地应力是地质环境和地壳稳定性评价、地质工程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基础资料之一。岩体稳定性受控于地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多种结构面和现今地应力场和岩体的相互作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岩体高应力区内,地下工程施工期间岩体开挖可引发一系列和应力释放相联络的变形和破坏现象,尤其是岩爆,其后果不仅会恶化隧道岩体的工程地质条件,而且对建筑物造成直接的危害。
  一、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工程概况
  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在兴山县峡口镇境内,目标是为穿越一座呈南北走向的山岭;其进口在峡口镇石家坝村境内之高岚河北西岸,和石家坝大桥巴东台相连,走向方位角
  经一弧线段后,洞身关键为直线型,走向方位角 ,至隧道中间近峰顶地带略呈弧线型,其后洞身关键为直线型,其右幅走向方位角 ,左幅走向方位角 ;而出口则在峡口镇泗湘溪村李家沟境内,该段又略呈弧线型,其出口走向方位角 ,和李家沟大桥宜昌台相接。
  隧道采取分幅式,其左幅起讫桩号ZK104+214~ZK110+670,总长,右幅起讫桩号YK104+223~YK110+710,总长。隧道进口小间距18m、出口26m,单幅隧道净空为×5m,设计路面后段4650m纵坡降-%,前段纵坡降约%。灯光照明,机械通风,隧道最大埋深约1500m,属深埋专长隧道。
  二、工程地质结构分析
  工程区的岩体地应力状态是确定该地下洞室群围岩岩体力学属性,这是对地下围岩开展稳定性分析、对隧道的开挖展开设计并进行科学决议的前提。宜巴高速公路隧道规模大,数量多,部署复杂,发育有穿越洞身的断裂破碎带等不利地质结构,这些地下工程多为永久工程,不仅线路长、且规模大,其工作性态直接关系到整个高速公路的安全和工程的成败,所以必需使其处于良好的稳定状态。
  工程的地形地貌特征分析
  该隧道所处区域地貌单元属结构剥蚀溶蚀层状单斜低中山,地形起伏大,山顶最大高程 ,河谷高程区间为 。路线所经地段标高区间为 ,相对高差约1515m。沟谷多呈V型峡谷,悬崖峭壁遍布,山坡陡峻,坡度在 ,山体坡面部分陡峭处基岩裸露,岩溶较为发育。区内冲沟多呈南东向发育。隧道进口段在杨道河电站旁,山势陡峭险峻,山坡坡度较陡,近乎直立,难以攀援,出口段坡度稍缓,坡度为 ,山体植被发育。隧道进口毗邻兴宜公路及高岚河,交通较为便利;出口在李家沟煤矿周围,仅有乡村简易公路通往,交通不便。
  地质结构特点分析
  工程区基础地质格局是在印支-燕山造山运动下形成,而且在区内以地壳不均匀抬升即
  大面积间歇性隆升为主的新结构运动不停发生和发展,造成走廊区当代地貌格局的出现还有地震等断裂活动,其所遭遇的风化剥蚀和外应力作用造成发育侵蚀溶蚀和滑动、倒塌等地质现象出现。
  据区域资料,隧道区大地结构属于结构剥蚀溶蚀层状单斜低中山峰岭地貌,分水岭标高1834m左右,坡脚标高300~500m,高差达

地大隧道工程地质性质 宜巴高速公路峡口隧道工程地质技术分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5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业精于勤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07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