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doc浅谈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摘要】我国中小企业大部分是家族企业中,在经历20 多年的发展后,进入了一个新的完成代际交接与产权转型的成长阶 段。如何顺利“交棒”,打破“富不过三代”宿命,已成为众多中小 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根据家族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其在传承之 路上遇到的种种困难和企业内部结构组成的弊端,浅要分析了中国家 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关键词】家族企业 面临问题 传承
家族式企业虽然成为推动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却存在着致 命的传承问题。调查显示,全球范围内家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4 年,家族企业中有1/3能够传承到第二代,只有不到一成能够“活” 过第三代,淘汰率高达90%,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富不过三代”。 我国的家族式企业多起步于改革开放以后,第一代创业者大多已是 “壮士暮年”,第二代接班人已经成长起来,培养接班人的任务已经 突显出来,如何顺利的完成权力过渡,使企业能够延续下去,是我们 需要研究和探索的问题。
一、我国家族式企业的传承模式
子承父业
子女继承家族的产业是我国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方式,也是 符合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模式。“血浓于水”使得大多数企业家 在选择继承人时选择了自己的子女。七匹狼总经理周少雄和安踏鞋业 总经理丁志忠等都是从其各自的父亲手中接过企业大旗。这种继承方 式的优点是稳定,忠诚度高,不会在短时期内引起家族的动荡,维护 了家族的利益平衡,使家族利益与企业利益一致,但是也具有潜在的 危险,如继承者的素质达不到要求。虽然继承者在很早的时候可能就 被送去接受了本行业的高等教育,为以后的继承打下基础,但并不是 每一个继承者都会在继承后很好的掌管企业。继承者的兴趣和教育背 景以及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有可能和一个合格的继任者不相符。出于对 权利延续的原因继承,这样必然会限制其他有能力的人在企业能力发 挥的积极性,从而对企业的效率起到负面影响,更严重的会造成企业
继承人和非继承人分庭抗议的情况,瓦解企业权利体系和管理体系。
内部提升式
提升自己公司内部比较优秀的领导者使之成为继承者,是在 家族内部不适合继承时采取的另外一种方法,也称为内部经理人模 式。优点是能够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增强人才的向心性,使更多优秀 的人才进入公司,调动了优秀员工和管理者的积极性。这种方式在国 内并不多见,但在我国台湾地区和美、日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比较流 行。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看重血缘关系的思想使得经营者在继承时不敢 贸然选择家族外的人,宁可保守的选择自己的子女和亲属,也不愿意 把企业和财产交给外人打理;另一方面即使把企业交给内部提升的继 任者打理,也不会完全撒手,在一些重要位置上比如董事长、总经理 等还是家族人员。这样容易造成两权矛盾,引起企业内耗,削弱家族 实力。
职业经理人
这种模式跟内部提升式从任用的形式上有所区别,聘用方式 是从外部选择优秀的职业经理人或是其他具有成功企业管理经验的 人。他们到家族企业后可以帮助建立更多的关系网,避免内部经理人 经营管理能力欠缺和企业内部的局限性。但是我国现在家族式企业在
所有权和经营权上没有完全分开,经理人市场机制和国家的相关法律 法规的不健全,使得家族式企业聘用外部的职业经理人的风险加大, 成为继承中最不容易被选择的方式。
二、面临的问题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中国
浅谈中国家族企业的传承问题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