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克林收复山海关
有些人说,假如没有辽沈战役的胜利,就没有平津战役的成功,也就没有淮海战役的凯旋,以至整个中国大陆的全方面解放。而在解放战争中最先打开山海关城门,率军进驻东北的第一人。就是海军航空兵原司令员曾克林将军,当年刘少奇同志称她是抢占东北的“先锋官”。
1945年8月25日,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奉命率东路军四千余人从河北抚宁县出发,向锦州、沈阳方向挺进。即使当初日本侵略军已经宣告投降,但并没有放下武器,很多日伪军仍完整地保持着建制,固守据点,拒绝向八路军投降。当初,山海关是临榆县的县治所在地,驻有日军六百多人,伪军一千多人,还有警察大队及敌宪兵、特务等防守,且离主要港口秦皇岛敌伪据点很近,而且在长城内外还有敌人的1g个旅、27个讨伐队、2个骑兵团和华北伪治安军3个团,共有10万人。山海关像一根鱼刺,卡在了曾克林的部队和后续部队之间。进攻山海关,能够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使曾克林的部队避免孤军深入。不过山海关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城高池深,易守难攻,若无重型火力支援,将和敌人成胶着状态,从而延缓部队挺进东北的速度。打还是不打,对曾克林来说成为两难的选择。
曾克林深知不能因小失大,她立即决定:避开山海关,绕道九门口,速向锦州、沈阳挺进。8月28日,曾克林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占领了柳江和日伪盘踞的石门寨煤矿,截断了秦皇岛、山海关敌人的燃料供给。29日,占领了山海关外的一个小车站,解除了驻守在车站的伪军四百余人的武器,截断了北宁线山海关至锦州的铁路交通,使山海关之敌陷入孤立无援之地。晚上,曾克林接到了两天前先行出关,北上联络苏联红军,了解辽西敌情的军分区副参谋长罗文派人送来的一封信,说她率领的先头部队已进占绥中、兴城,而且和从赤峰方向过来的苏军会师了。还说:苏军要来会见我们。曾克林看了汇报激动万分,立刻决定以盛大的方法欢迎苏联红军的到来。30日,一支七十余人的苏军战斗分队分乘五辆汽车,携带两门火炮和重型武器装备来了。不料因为语言不通,苏联红军一见面,误认我军是伪军,将欢迎部队团团围住,并要缴械。后经苏军翻译才解除误会,大家相互握手亲切拥抱,共庆胜利会师。
两军会师后,曾克林看到苏军有这么好的武器装备,给她增添了很大信心和力量,猛然她有了一个新的战略构想。此时又有情报表明,山海关之敌已成惊弓之鸟,有条件能打下来。曾克林决定“杀一个同马枪”,收复山海关,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再继续前进。她快速将这一想法用电台汇报给冀热辽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很快得到了同意。接着,曾克林和副政委唐凯请求苏联红军一起进攻山海关。
“我们的任务是到东北作战。山海关属于华北,我们不能去。”苏军不一样意。
“我们是受朱德总司令的命令到东北来的,任务是配合你们作战,收复东北失地,接管东北主权。而山海关是我军通往东北的要道,还有日军的战斗部队没有缴械投降,不打败她们,怎么谈得上配合?”曾克林据理努力争取,最终说服了苏军,决定由我军主攻,苏军配合。当日下午进攻山海关。
时值中秋,天气闷热。战士们顶着烈日,疾速行军40里。下午5时左右,部队开到山海关东山坡,各团根据指定位置,从东、南、北三面把山海关包围起来,并主动制作软梯,擦拭武器,做攻城准备,等候攻击命令。因为山海关是历史古城,为降低无须要的伤亡和
曾克林收复山海关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