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潘天寿[浔阳江舟](浔阳江景-江楼怀古)-潘天寿.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潘天寿[浔阳江舟](浔阳江景?江楼怀古):潘天寿

  潘天寿《浔阳江舟》
  潘天寿 浔阳江舟 浙江长乐2021秋拍估价600万元
  作品鉴赏
  阴山工作室注:此作曾经三次拍卖,成交价均显示“未提供”。三次的拍卖名称和推介文字均不一样。
  潘天寿,原名天授,字大颐,别署阿寿、寿者、雷婆头峰寿者、古竹园丁、懒秃。室名听天阁。浙江宁海人。早年毕业于浙江第一师范。师从李叔同、经亨颐。1949年后任浙江美院院长、中、省文联副主席。现代书画大师、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及山水,亦画人物,并长于指画。书法诸体皆精,尤长行书。篆刻章法奇险,用刀老辣,亦有独特面目。《中国近当代书画家辞典》P483。
  按语:潘天寿在中国画史上是独树一帜的大家。她精于画理,在理论研究、办学育人上建树颇丰,为后人所敬仰。在艺术上,她发明了苍劲雄健的大写意画风,她的前辈吴昌硕赞为“天惊地怪见落笔”,“大器也”。
  大气器是她的画格。关键表现在她画作的意境、气韵、格调上。她的花鸟画,透出清新的朝气,她的山水苍古厚重又静穆幽深,作品真诚朴实,饱含着真、善、美,表现了民族的精神力量。她的画以线为主,骨峻力遒,融书法“屋漏痕”、“折钗股”手法于其中,造型概括奇峻,运笔果断、沉练、强悍而有控制,藏豪放坚劲之力于含蓄朴拙中,含有雄健、刚直、凝练、老辣、生涩的特点。
  她主张师造化,重视以线抓神,不求形似而求寓意。她还重视默写,讲求“以写诗替代对景写生”的意境。她很重视用墨,十分注意墨色的改变,尤其是泼墨,更是元气淋漓,用色追求古艳淡雅,超尘绝俗。在构图上,她借鉴西画平面组成的理念,结合传统中国画取舍、虚实、主次、疏密、穿插、开合、呼应、计白当黑等传统技法,通盘考虑。
  潘天寿的成功还在于“心有古人毋忘我”。她在对传统文人画的解读以后,要有自己的思想存在,如在笔墨上,她在前人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笔墨语言,在线条中表现了力的强悍和气的充盈,达成“石积太古雪”、“树飞铁铸者”的艺术效果。她画巨石不用什么皴,仅几根线条出色的勾勒,因用笔凝重,巨石仍然很有体积感、重量感。加上她所特有的圆润、厚重的苔点,巨岩又显得尤其苍古。她的用笔在石涛泼墨洇化,干湿互用,酣畅淋漓的水墨效果上,有意减弱每一笔中的浓淡改变,降低画面上皴染的墨色层次,多用浓墨、焦墨,寻求更为强烈的整体效果。这么不但淡墨见笔,仍有厚重之感,焦墨又能得“干裂秋风、润含春雨”。
  近当代画家中,若论对画面经营构图的推敲讲究,似乎没有超出潘天寿的。她很重视画面中的虚实关系,虚处不是空虚,虚处皆是画境。在她的画中,可谓虚从实来,白因黑生。
  这幅作品作于1945年,是时潘天寿在艺术上已经形成了独特的风貌。不管是上部的款书还是下部的峰峦丛树,皆昭示了她艺术上的追求旨趣。如款书的数行字,不管是整体欣赏还是单字揣度,无不贯穿着造险破险、聚散避让、虚实对比;在对部分笔画的处理上,似乎无意中利用了绘画线条,因此更显得错落有致,得画家书法三昧。画面利用的线条,又带着书法趣味;形象居于下部,更显天高地远,诗意无限。正如她所的,“画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当然,首先要有意境,不然虚而无物”。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评论王维

潘天寿[浔阳江舟](浔阳江景-江楼怀古)-潘天寿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书犹药也
  • 文件大小18 KB
  • 时间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