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心理by 长洱txt
摘 要:家长和老师、学校和社会全部要打破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得好的旧观念,共同参加到推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中来,加强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正确引导,培育真正的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本身素质;家校结合;前提和保障
中图分类号:G448文件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0X07/08-0016-02
培养高素质人才,最主要的是“德”的培养,没有“德”的人才是无用的人。 “德”是做人的准则,表现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的准则,表现的是内心素质。心理健康是高素质人的基础要求,孩子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其道德品质的形成。心理不健康的人,不但无法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阻碍本身的完善和发展,更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要想培育真正的高素质人才,我们必需加强对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引导。
一、要打破只要学习好就是发展好的错误观念
现在,不但家长,甚至学校、老师和整个社会全部被这种认识蒙蔽。国外权威机构对“天才儿童”的定义,第一点是“智力正常”,而不是“智力超常”,因为真正成才是智力水平、发明性、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克服困难能力等方面的综合,智力只是其中一部分。高智商并不能代表一切。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有心理问题的百分比最高:在近3000名大、中学生中,%“做事轻易担心”,%“对部分小事情过分担忧”,%“感觉人和人之间关系太冷漠”,%“在心情不舒畅时找不到好友倾诉”,%“对考试过分担心”……另外,还有调查表明,中国中小学生中,约1/5存在不一样程度的厌学、逃学、说谎、作弊、自私、任性、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种现象和家长为孩子不惜重金的智力投资形成了强烈反差。在这个独生儿女时代,一边是父母望子成龙,一边是孩子心理幼稚脆弱,这种矛盾正在告诉我们:在我们强化孩子智力教育的同时,已经造成了孩子心理健康教育的严重缺失。
大学生自杀案例就是这一现象的力证。不过,面对这些令人痛心的实事,大家却执迷不悟,不论孩子乐不愿意,依然一意孤行,对孩子强行过于超前的教育。从文化课到多种专长培训,语数英,音体美,五花八门,全压到孩子身上。其实,有不少家长完全是为着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求胜心,而效果却往往适得其反:孩子长久生活在高负担之中,必定使心身发展失衡,不但影响其性格的完善,还将对学习形成负面影响,成为不良刺激,造成孩子的畏学、厌学心态。所以,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全部应该摈弃这种错误的教育观,在负担孩子智力教育责任的同时,更应该把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当成教育的基础内容。当然,我们的社会媒体也应该转变观念,避免炒作智力开发和诸如超智、神童的报道,预防把家长引入误区。
二、立刻付诸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行动
针对现在孩子心理健康的现实状况,我们不但要转变观念,更应该立刻着手做好各项详细工作。
。老师素质直接决定其教育行为。只有具有教育心理学理论,遵照儿童、青少年心剪发展的科学规律和心理教育方法,老师才能真正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在实处,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快前,媒体就报道过这么的事件:某学生因为犯了一点小错误,在众多同学面前被老师辱骂,还被体罚。学生以为自己被羞辱了,于是从三楼教室的窗户跳了下去……
犯罪心理by 长洱txt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