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王晓勃-漂亮不沉重 沉重的近义词.docx


文档分类:医学/心理学 | 页数:约4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4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4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王晓勃:漂亮不沉重 沉重的近义词

  或许是学院派出身的缘故,王晓勃在画面中到处显出对唯美性的追求。艺术家的思索即使也触及生和死这些终极的哲学命题,不过这种沉重和宏大早已经在精巧的画面中被稀释和淡化。我想,漂亮而不沉重,这正是王晓勃艺术的气质。
  艺术家总是期望能够利用最擅长的方法来讲小说,形成自己的面貌和风格。中国的写实主义绘画已经有了冷军、王沂东、杨飞云、李贵君,年轻一代的写实主义者怎样走下去?王晓勃说,她期望在图像之外给观者更多的思索。
  谈起自己的作品,王晓勃如数家珍,比如说到 《水草》系列,当初她的小孩马上出世,舒适地躺在浴缸中的时候,她想这种感觉是否如同婴儿在子宫中一样?由此便继续生发出了有关出生、死亡,个人和社会这些永恒论题的思索。在她的这幅作品中,裸露的人体暗示着最原初和本真的状态,纹身则作为承载信息的符号勾连出人和社会的联络。关系,这是个体的人永远逃脱不了的生存本质,以至于由关系的枝枝杈杈便可绵延出种种错综复杂的小说。于是,讲小说也就成了反思和展现人生的惯常方法。王晓勃也在用画讲小说,讲的全部是她身边的好友的事,或大或小,悲剧或喜剧。看王晓勃的画,我们一定读不懂那些 “真事”,却能感到其中传达的情绪。因此说,王晓勃不是在讲小说,而是想说小说后面的情和理。这种情和理就是她内心的认知。就像她自己说的,画面中全部的东西全部是从我内心深处生发出来的。我想,这正是王晓勃能够如此沉稳而从容地走下去的底气。画面中漂亮的或扭结的,胖的瘦的,和一招一式,她们不是夺取或横截来的片段,而是由一个基点丝丝缕缕发散出来,而这基点或说根系就生长在王晓勃的心里。
  用写实来言说“实”之外的东西,这是有难度的。这种悖论式的命题实际不但是王晓勃,也是当下很多写实主义者所面临的课题。正如欣赏王晓勃的绘画时,我们看到了那个叫作柏玲的女孩,持酒杯的时髦女子,颠倒的男人女人体⋯⋯艺术家用她正确的造型能力将这些形象塑造得真实可信。话说到这一层对大家来说就已经足够了,公众已经完成了对于写实主义的期待。然而对于王晓勃来说,这还不够。王晓勃也坦言,俊男美女的题材已经被太多老老少少的艺术家采取,有些艺术家正是凭借扎实的造型能力和唯美的画面在艺术史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因为那正合了当初的审美要求,但对于当下的艺术家早已经不适用。仅仅是美和漂亮已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作品的分量,是我们的眼光逐步变得挑剔,还是思想日渐深沉?不过事实也确实如此,我们的眼睛再也不是上世纪80年代那样未经开化,想想1989年中国美术馆的人体艺术展吧,它曾经怎样震撼了国人。现在我们已经看过了太多城市女孩的洋气甜美,乡村丫头的质朴恬静美,细腻精巧的服装美、美艳纯洁的身体美⋯⋯这些看上去全部尤其漂亮尤其美,以至于王晓勃略带挑衅地说,我在努力地使画面看上去不那么美。
  不论王晓勃怎样“抗拒”美,漂亮依然是王晓勃作品的特点。或许是学院派出身的缘故,对唯美性的追求依然显示在画面中。比如在谈到《听觉至上的柏玲》 这幅作品,在凸显“听觉至上”这种特质的时候,她只是选择用半截面纱来作为遮蔽眼睛的象征,她以为假如把脸部挡上或空白就破坏了画面的美感。看得出,王晓勃依然认同并实践着写实主义的固有属性,而且很重视自己绘画的这种传承性。
  写实绘画在众多的艺术类型中最久远,也是最为流传有序的一个画种。在

王晓勃-漂亮不沉重 沉重的近义词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4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读书百遍
  • 文件大小17 KB
  • 时间2021-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