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
唐·崔颢
°黄鹤楼崔颢李白都曾
留下千古名篇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
以范仲淹的《岳阳楼
中》著称。
名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楼
多议王勃的《滕王阁
序》著称
昔人己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睛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之美
:意中有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
二:气象恢弘,色彩缤纷的绘画美
三:声调自然,音节分明的音乐美
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
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
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
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信手而就
气呵成,成为了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
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
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
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
无不如此。
、诗体知识讲解
唐代以前的诗,都属自由体古诗范畴,不讲
究四声平仄,不要求对仗,押韵较自由,诗句也
长短不等。因此,无所谓格律。到了唐代,出现
了近体诗,它要求按一定的格律来写作。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它在句数、平仄、对仗、
押韵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近体诗按句数多少可以分为绝句与律诗两类。
绝句每首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两句为一联:
第一、二句称首联,第三、四句称颔联,第五、
六句称颈联,第七、八句称尾联;每联的上句称
出句,下句称对句。超过八句的律诗称排律或长
律,它的句数必须是双数,而且,除首尾联外,才
其余各联必须全用对仗
诗体知识
古汉语四声例字
普通话四声
高专
阴平
(桌接)
唐文
→阳平
(食杂
古纸
(百笔)
近是
正大去声
(纳麦)
接食杂百笔纳麦
诗讲究平仄是近体诗的一个本质特征。有平、上
去、入四个声调。平,指古汉语中的平声;仄
,指古汉语中的上广、去声、入声
近体诗按一定规则交替使用平声字和仄声字
因而音律抑扬顿挫,富于音乐美。其平仄规律可
以概括为
本句交替,以平仄相间的原理调配每
句诗中各个字的声调,即每句诗中间隔两个字或
三个字更替平仄。五言句的平仄有四种格式
①仄仄平平仄②平平仄仄平③平平平仄仄④
仄仄仄平平。七言句实际是五言句的扩张,按平
仄相间的规律在五言句上加两字即可(仄前加平
平前加仄)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②仄仄平平仄仄平③仄仄平
平平仄仄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对句对立,偶数句的平仄格式必须与
上一句对立。如第一句为“平平平仄仄”,第二
句须是“仄仄仄平平”
黄鹤楼崔颢赏析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