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
姓名:邱欣
申请学位级别:硕士
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
指导教师:谢翔
2007040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
研究生:邱欣导师:谢翔
学科专业: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年级:2004 级
摘要
新旧交替的社会变革时期,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同向共进,使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
化形态都受到强烈冲击,在这一巨大的全方位的急剧变革中,导致大学生人文精神方面
出现缺失、存在诸多不足。毋庸讳言,当今我国各高校普遍重视文化课程教育,忽视体
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忽视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因此讨论高校校
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是非常必要的。
本论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前言中,笔者对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这一问题的缘起、目
的和意义,学术界的研究状况和本文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说明。
接下来的部分是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概述。首先对文化、校园文化、体育文化、
校园体育文化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和说明,指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生存于高校这一特定
环境中的一种文化现象,肩负着教育使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有别于其它教育文
化,具有全方位的独特性。如全面教育性特征,时代性特征和娱乐性特征等。分析和研
究校园体育文化的构成,并为进一步研究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
作铺垫。
第三部分解释人文精神的概念、分析高校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研究人文精神与
现代大学的渊源、人文精神作为大学教育的核心理念的体现,以及当代大学教育构建人
文精神遵循的原则。笔者认为,人文精神是一所正常的大学存在的土壤。在大学丰富的
精神内涵中,人文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传统始终伴随着大学的发展历程。“以人为
本”是大学教育中最核心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命的真谛。
第四部分分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培育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功能,包括如下方面:第一
方面,尊重生命,促成身心健康发展。即体育运动对人进行生物学改造,能改善和提高
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形态和机能的作用;体育运动对促进人心理发展的作用,不仅促进人
的智力发展,而且有利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利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二方面,关心他人,形成博爱宽容胸怀。具体来说,体育文化的核心层面即体育精神
文化,其中的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在促进人们的交流,建立和谐
的文化氛围,走出各自狭小的个人利益,以体育运动的协作精神来培育大学生的博爱宽
容胸怀。第三方面,培养意志,发扬顽强拼搏精神。即体育运动昭示着一种顽强纷争、
I
尽力拼搏的体育精神,同时也是一种不断超越,奋力拼搏的人生信念,大学生通过体育
活动锻炼自己的意志,培养积极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第四方面,完善人格,塑造高
尚道德情操。即利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平台,让大学生亲身体验校园体育文化的洗礼,
完善人格、追求美好的愿望以及塑造高尚的道德情操。第五方面,教育熏陶,促进学生
全面发展。亦即体育是将体格、品德、性格磨练有机融为一体的最佳教育手段之一,而
“以人为本”为理念的大学体育,不但具有体育功能,更具有全面育人的功能。第六方
面,融入群体,追求和谐发展。即体育活动能够将身心和精神的各种品质均衡的结合起
来,促使身体、意志、精神在内的各方面协调发展。也可以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促进
公平竞争,提高团队精神。第七方面,体验运动,提高审美情趣。体育文化是对大学生
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大学生在从事体育锻炼中,用身心去体验运动,感受运动的激情
和魅力,在运动中培养美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审美情趣。第八方面,开拓创新,
培养开放意识。亦即把握体育文化的时代精神,在和谐统一中形成一种体育的融合,同
时将西方先进的体育理念,融进自己的体育发展之中,从而培育大学生的开放意识。
第五部分剖析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影响大学生人文精神的途径。
侧重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精神层面: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和体育意识,弘扬高尚的
体育精神,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和良好的体育行为习惯,提高体育文化的素养。其
次,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制度层面的建设上,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各项体育法规,改进管
理理念和管理手段,改革课程设置及教学方式,开展好体育俱乐部的运营,建设体育文
化艺术节,以及承办各类体育赛事等等。再次,抓好高校校园文化物质文化建设,校园
建设要重视凸显体育文化的特色,开展丰富的体育文化活动,提高体育场馆的利用率,
把含科学因素的体育产业引进校园。挖掘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潜能,使之具有强大的生
命力和鲜明的时代特色。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影响的研究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