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白悲剧性
摘 要:在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麦克白是一个特殊的主人公。表面上,我们似乎应为这个弑君篡位的封建暴君的灭亡而拍手称快,实际上,其悲剧结局有深刻的社会原因。观众正是在她的堕落毁灭中感受到人在社会异化过程中的身不由己,在潜意识中产生共鸣,从而给麦克白一定的同情和怜悯。
关键词:麦克白 悲剧性 社会原因 毁灭
通常将《哈姆雷特》、《奥塞罗》、《李尔王》和《麦克白》统称为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虽归于悲剧名下,四部剧却各有千秋,不但使读者有机会品味迥然各异的阅读体验,更极大丰富了世界文学宝库,显示了莎翁非凡的文学发明力:《哈姆雷特》着重于细腻精巧地刻划人物内心情感;《奥塞罗》在进步利益和有力的情感改变方面占先;《李尔王》则以其强烈深刻的激情感染观众。《麦克白》虽为最短的一部,只有两千多行,演出时间也不超出两个小时,但丝毫不逊色于其它三部剧作,其特色为想象的狂放和剧情的突骤发展。悲剧的主人公为麦克白。悲剧表现了她从一个外御强敌内平叛乱的精忠报国之士堕落成一个弑君篡位、滥杀无辜的封建暴君的过程。剧中,诗人重复利用多个意象来烘托悲剧气氛,重视描写人物内心冲突,成功塑造了这个含有高度艺术概括性的文学史上的经典人物。
悲剧的主人公通常全部为正面人物,思想高尚,行为光明磊落,虽不免有这么那样的缺点,如哈姆雷特的迟疑不决,李尔王的刚愎自用,奥塞罗的轻信武断,但最少在主导倾向上应偏于善的一面,由此其悲壮的毁灭结局才能博得大家的同情和怜悯,产生震撼的悲剧效应。和此恰恰相反,麦克白却是站在恶的一极上。诗人是怎样利用一个嗜血成性的暴君形象来达成预期的悲剧效应呢?
和《哈姆雷特》中的克劳狄斯和《奥塞罗》中的伊阿古不一样,麦克白在剧本的开端并非以一个十恶不赦的恶徒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她是苏格兰国王邓肯倚重的臣子,人民爱戴的将军。诗人借一个从战场归来的负伤军曹之口描述了麦克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情形。她骁勇善战,不畏强敌,左冲右突,为捍卫苏格兰主权立下了赫赫战功。然而,三个形容枯瘦、服装怪诞的女巫的出现改变了麦克白的命运。她们预言式的祝福如诱饵般,勾起了麦克白对权力的渴慕和暴力夺取王位的邪念,今后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有些人将麦克白的毁灭归之于三女巫的诱惑和命运的安排。其实,早在遇见三女巫之前,麦克白心中就已经埋下了野心的种子,只是正义和良心抑制了它的生长。正如麦克白夫人所说:“你期望做一个伟大的人物,你不是没有野心,可是你却缺乏和野心相联属的那种罪恶;你的欲望很大,但又期望只用正当的手段;首先不愿玩弄机诈,首先又要作非分的攫夺。”。所以在听到女巫的祝福后,麦克白迫不及待地向女巫求证预言的真实度。而被册封为“考特爵士”对她而言则是“美妙的开场白”,“接下来就是帝王登场的正戏了”。野心的快速膨胀在她心中勾起杀人的妄念,虽让她以为“可怖”和“毛发悚然”,但王位对她的诱惑力却的确实确和日俱增。
鬼神巫术只含有陪衬和承接剧情的作用,是艺术处理的需要。假如把《麦克白》中的宿命原因去掉,事件的演化和人物性格的发展仍然能够保持其内在逻辑性和清楚的因果关系。当初苏格兰的王位并非世袭,而是在前任国王在位时选定,授之以肯勃兰亲王的称号,未来继任国王。所以,作为邓肯堂弟的麦克白和邓肯的长子马尔康含有一样的继承王位的权利。从战场凯旋归来的
麦克白悲剧性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