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中秋节
篇一:侗族节日
侗族自称为gaeml,有的地方读做Jaeml或Jeml,自称一致,含义相同。在湘黔桂之通道、黎平、三江的三县交界一带。和侗族相邻居住的水、壮、仫佬、毛南、布依、仡佬、土家等民族,对侗族的称呼均和侗族自称相同。相邻居住的苗族和瑶族分别称侗族。皆名从侗族自称。侗族民族节日活动丰富,含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今后,“侗 峒、尚、洞 人”之名屡见明代史籍。 弘治 《贵州图经新志·黎平府·风俗》卷7、嘉靖《贵州通志·黎平府·风俗》卷3、郭子章《黔记》等,全部具体记载了黎平府属“洞蛮”即“峒 侗 人”的社会组织、生活述了镇远、思州、石阡、思南、铜仁等府“峒 侗 人”之生活情况。明嘉靖田汝成在《炎徼纪闻》卷4中说:“峒人,一日洞蛮,散处样舸,舞溪之界,在沅者尤多。”到清代,“洞 峒、侗 人”关键聚居湘黔桂毗邻地域,和今侗族分布情况相吻合。因为清乾隆时苗族农民起义声势浩大,和苗族相邻居住的“峒 洞、侗 人”,又被称为“洞 侗 苗”、“侗家苗”等。康熙《贵州通志·蛮僚·洞人》卷30及同书《户口》卷10记载,黎平、思南、石阡、铜仁、镇远等府仍称为“洞 峒 人”或“洞蛮”居住地。爱必达在《黔南识略》卷13清江厅、卷17镇远及石阡府、卷21黎平府、卷22古州厅等处,则将“峒 洞 人”归为“苗”称“峒 洞 苗”。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侗族”。
侗族的族属渊源,和中国古代“百越”中的“西呕” 又称“西瓯”或“瓯骆” 及以后演变的“乌浒”、“僚浒” 原文均为“犭”旁,现改“亻”旁,下同 有亲密关系。秦始皇时,曾用50万大军为五路进攻岭南一带,其中“塞镡城之岭”的第一军正面和“西呕”部族接触。秦取岭南后,设置了桂林、象郡、南海三郡,其中象郡有镡城县。西汉元风五年 公元前76年 秋,“罢象郡,分属郁林,牂牁”二郡,镡城县改隶武陵郡,地处“武陵西,南接郁林”。魏晋至南北朝,这一带的居民被称为“乌亻许” 又称“乌浒” 或“僚浒”、“僚”。 南北朝 盛弘之《荆州记》载:“舞溪 即海水,又称湃阳河 僚、浒之类,其县人但羁縻而已。溪山阻绝,非人迹所履。又无阳 县名,辖及今天柱、三穗、玉屏、万山等地 乌亻许万家,皆咬蛇鼠之肉,能鼻饮。”到唐代,史籍对故无阳县一带的居民称为“峒蛮”。《唐书》记载:“唐元和六年 公元811年 ,黔州大水,环城郭,观察使窦郡发‘峒蛮’治城,督促太急,于是辰、叙二州蛮张伯靖等反。”
侗族
到北宋时,在故无阳县西南出现了佶伶 仡伶 为单一族称及其表现于政治、军事和经济方面的活动载人史册。北宋熙宁五年 公元1072年 ,懿、洽州 辖及今万山、玉屏、天柱一带 发生了“蛮酋”合“佶伶”抗拒官军之事。其中,有“佶伶万众乘舟屯托口 今湖南黔阳县属,在渠水、清水江交汇处 ,神宗皇帝和王安石为之震动。”到南宋,史籍将
“佶伶”改称“仡伶”,仍以抗拒官军著称。陆游《老学庵笔记》卷4记载:“辰、沅、靖州蛮,有仡伶、有仡僚、有仡榄、有仡偻、有山徭,俗亦土著。”“诸蛮惟仡伶颇强,习战斗,她时或能为边患。”当初,在“仡伶”中,以靖州 辖及今黎平、锦屏和天柱南部一带 杨姓和沅州 辖及今万山、玉屏、三穗和天柱北部一带 吴姓的势力较强。乾道七年 公元1171年 ,知辰州章才邵说:沅陵浦口的膏腴水田,给“靖州仡伶杨姓者佃作而课其租”,结果“杨氏专其地将二十年”。因为“其地当沅、靖二州水陆之冲”,宋朝官吏对其实力之扩展,日夜畅厉。
淳熙十一年 公元1184年 ,“沅州生界仡伶副峒官吴自由子三人,货丹砂麻阳,巡检唐人杰诬为盗,执之送狱,自由率峒官杨友禄等为乱”。同时,沅州西南的“古州” 辖及今
玉屏、万山等地 和“思州”南部 辖及今镇远、岑巩、三穗、江口、铜仁、石阡等地 ,仍为“沅州生界仡伶”居住地。靖州东面的邵州西部即原徽州地,也为仡伶杨氏居住地。靖州南面之浔江、融江和王江流域,也为仡伶杨氏活动范围。估伶 仡伶 居住的溪峒,在侗语中至今还保留着“九溪十八峒”、“九溪十峒”和诚州、五开等古地名。
春节
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但各地的过节方法不一样。在北部侗乡的新晃、芷江、玉屏、锦屏一带侗族过春节和当地汉族差不多。南部地域凡建有萨坛的村寨,新年初一或初二,先要到萨坛祭奠祖母神。通道侗族除夕之夜守岁进,全家围在火塘边吃粥,叫年羹饭。
等到鸡叫头遍,男人放12个大炮竹,以求一年顺当大吉。妇女们则去挑新年水,用以煮年茶。她们不兴拜年,初一初二不串门,初三请客吃油茶,初四请吃饭。宣恩侗族一天过两第二年,称过重年,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敲年锣,敲得越响亮越好。
侗年
依据侗一向确定的新年。通常为农历十月底或十一月初。现大部分侗族均不
2021年侗族中秋节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