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闲暇时间自主学习
习惯养成研究
主持人:刘小栋
成 员:蔡振兴 李广军 尹文军
单 位:河南省濮阳县梁庄乡第一初级中学
电 话: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培养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仅靠课堂45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其实,语文课堂之外,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人的最大差异是闲暇。"就学生而言,闲暇时间指除了学校规定的教育教学计划之外的可自主管理和支配的时间,主要分布在课余和节假日当中。本研究通过对濮阳县部分初中学生闲暇时间学习现状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初中生在课外学习语文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闲暇自主学习意识淡薄,自觉性差,闲暇生活呈随意性;闲暇生活质量差,闲暇知识和闲暇技能贫乏;闲暇教育开展不足,闲暇生活存在庸俗化、成人化、被剥夺等现象。学校家庭和社区应相互协调,形成合力,找准闲暇教育与素质教育的结合点,提高学生的闲暇生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中学生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这个年龄段是打好学习基础、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时机。利用闲暇时间学语文是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生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它,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自然也就会养成。农村中学生学习资源匮乏,无法上网查资料,如何在闲暇时间实施自主学习,如何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就成了摆在我们农村中学
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于是自2011年3月以来,我们学校语文组全体教师在王相云同志的带领下进 行了《初中语文闲暇时间自主学习习惯养成研究》这一濮阳市级语文课题的实践研究。
二、理论依据
(1)皮亚杰的“认知学习”理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对外界的认识之最初的中介就是活动。”“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创造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
(2)苏霍姆林斯基的“成功教育”理论。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足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主要动力。”……他强调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从而对学习充满兴趣。
(3)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人潜能的充分发展,是人格的发展,是自我的发展。它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诱发学生自主探究、主动求知。
(4)布鲁克斯的“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必须主动“投入学硬背的知识是“无用知识”。学生必须在情境脉络下与问题互动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必须积极建构意义,通过内在对话与思考过程,与他人互动,来理解脉络与解决问
,建构主义认为自主学习能力,包括自我筛选设定目标,自我寻找学习内容,自我确定学习方法与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是素质教育在个人能力开发上最重要的目标。
(5)儿童心理学理论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创新精神被放在了首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尽快地把学生从过去单一接受型学习方式中解放出来,推上多元化轨道。
(6)体验成功原理
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少年儿童都有成功愿望,而且都希望得到他人认可。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多次成功体验可以促进儿童学习兴趣养成以及学习积极性提高,这里所指“成功”是学生个体主观能动性积极尝试的结果,是生生合作互动,师生合作互动共同提高的结果,体验成功是学生进行学习内驱力,是促进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产生的根本动力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研究中学生闲暇时间自主学习语文的基本理论、宗旨、撰写有关论文。
2、研究中学生学生闲暇时间自主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与模式。
3、研究中学生闲暇时间自主学习语文与课堂教学形式转变的衔接。
4、研究中学生闲暇时间自主学习语文与合作、探究的关系。
5、研究中学生闲暇时间自主学习语文与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为促使全体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使每个学生学会学习,达到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目标。
愿学:即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定的毅力,有强烈、持久、稳定的学习动机,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
乐学:视学习为一种精神需要,感到学习是一种愉快的生活,有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学得轻松愉快。
会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多种学习方法,并综合运用各种学习方法进行系统分析,理解教材,能广泛地收集各种资料,从各种信息源中获取知识的信息。
善学:善于制定与自己风格相符的学习计划,能根据学科特点及自己的学习状况,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