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随班就读教育训练探索.doc自闭症随班就读教育训练探索
陈翠凤(执笔)周益
儿童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一种发生在儿童早期的一种涉及感知思维、情感及 社会交往的发育障碍,目前尚无有效的医疗手段,因此,特殊的教育训练手段已 成为改善孤独症儿童状况的主要措施。我园作为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的一个试验 点,初次尝试了让自闭症孩子生活在正常孩子之间,进行随班就读。为了能在教 育训练中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首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拟定一个初步的教 育训练计划,通过和家长交谈初步接触孩子,掌握了孩子的第一手资料,发现该 孩子表现为:无语言(偶有伊,呀声)、任性;情绪障碍严重;目光对视差;不 愿与孩子交往;甚至排斥其他孩子,不许他们在他的身旁;有一定的动作行为, 但离不开强化物的刺激。通过翻阅学习了一些有关国内外自闭症孩子训练的资 料,发现了解孤独症儿童的个性差异很大。要想使训练获得良好的效果,作为训 练者必须走入自闭症孩子的世界里,真正了解到孩子想什么,与孩子建立深厚的 情感,帮助他打开自我封闭的壳。
一、 进一步了解孤独症儿童的症状,建立合理的教育训练计划。
在掌握孩子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与孩子接触,反复进行观察,在与孩子建立感 情的同时,进一步了解孩子的症状及存在的问题:语言障碍特别严重,只听见低 微的“啊”音,偶而的唇动;情绪反复无常,并难以控制;目光对视差,注意力 涣散;做事缺乏主动性,依赖强化物的刺激;团体互动能力差,不愿参加集体活 动,甚至排斥同伴。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教育训练计划,安排教育训练内容,找 到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就是帮助孩子稳定情绪,与孩子建立感情,进一步深刻 了解孩子,走进他的世界里,激发孩子对周围环境的兴趣;重点是帮助孩子提高 语言能力的发展,逐步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提高孩子与外界交往 的信心。其次是按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交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六大领域 制定教育训练内容,设立长期目标,短期目标,从易到难,根据训练中实际情况, 合理调查训练内容。
二、 以适应新的环境,稳定情绪为训练的基础,接受训练者为前提。
孤独症儿童最大的特点就是行为刻板,社会适应能力极差,周围环境和生活方式 稍有变化就可能引起他们极度的焦躁不安。该孩子表现为:在班上大哭大闹;在 地上翻滚,咬自己的手,甚至挣脱老师的手往外逃,作为老师要理解、容忍,老 师可以抱抱他,用轻柔的话语安慰他,并给他一些糖果、饼干之类的食物以分散 他的注意力,渐渐地,他的紧张情绪得以放松,可以适应新的环境了。当孤独症 儿童情绪稳定后,仍然会不听老师的指令,也就是说不接受老师,作为老师要进 一步表现出爱心和耐心,温柔的语言,亲切的抚摸,以致孩子喜欢吃的东西,孤 独症孩子也有感情,慢慢的孩子会接受老师,对老师产生依赖感,甚至会主动爬 在老师身上与老师亲热。当孤独症孩子接受训练者后,就可以进行有目的、有计 划的训练教育了。
实践证明:观察的分析阶段是进入孤独症儿童世界的关键时期,当老师真正理解 他的情感、愿望要求时,他才能完全接纳老师,并把老师当做与外部世界交流的 途径,这时,也是老师对他进行训练的大好时机。
三、有效的语言训练可以帮助自闭症孩子提高与外界交流的信心。
1、 以强化物刺激孩子,激发语言模仿的兴趣。
语言的训练基础主要是模仿,孤独症孩子不一定愿意,老师可以利用强化物刺激 孩子。
自闭症随班就读教育训练探索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