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品牌崛起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中国是世界上品牌快速成长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中国著名的营销专家李光斗如此预言。
不过,现实远没有如此乐观:在世界各地,“中虽然随处可见,但中国的品牌却寥若晨星。
北京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均商品价值的1/6。
中国的商品,到底缺了什么?
今年3月底,中国饮料市场一场突如其来的“娃哈哈”品牌争夺战,无意间拉开了人们对品牌的新一轮争论和关注。
《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获悉,目前,国际巨头达能集团已经启动法律程序,欲向合作方娃哈哈集团讨回唯一合法使用“娃哈哈”品牌的公道,而娃哈哈集团创始人宗庆后也坚决将“娃哈哈”荣誉维持到底。
已经有人对“娃哈哈”商标开出了不低于10亿元的无形资产估值。分析人士认为,姑且不论孰对孰错,对于国内知名品牌的争夺近年来可谓屡见不鲜,“宝马”、“第一楼”、“五合国际”等各行各业内知名品牌不断遭遇侵权诉讼挑战,对品牌背后的价值争夺心态昭然若揭。
然而,时至今日,品牌在中国的发展和认知仍然存在较大落差,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一项统计显示,中均商品价值的六分之一,用北大经济学院副院长曹和平的话来说,“这就代表中国每生产一件商品,从价值上看是买一送五。”
中国商品的附加值流失,已经成为中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之一,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商品所涵盖的品牌价值。
中国商品缘何“买一送五”
长期研究中者列举了部分数据:,%,这是价值上的数据;而中国去年究竟生产了多少数量的产品呢?
曹和平介绍,中国去年生产了全球51%的水泥,33%的钢材,合计约占全球42%的建筑业材料份额;生产了全球38%的服装,其中纺织品份额为35%左右;鼠标等电脑配件仅苏州一地,产量就占全球63%份额;鞋袜、打火机等轻工产品,在浙江早已是全球产量之冠;家电等电子产品保守估计在35%以上,为全球之首……
在如此大的产品生产份额中,中认为,%份额除以最保守的35%占比,得出中均价值的六分之一。究其原因,曹和平坦言,“当前,全球产业化的制造业基地正在向中国加速转移,而在国内,大部分企业还处在乐于‘简单加工产品’的阶段,缺乏创新,这正是中国商业价值处于低位的原因。
“电视机中的牡丹、白菊、西湖,汽车中的切诺基,酒类中的孔府、酒鬼等这些稍微老一点的自主品牌都不见了,而新兴的品牌还有待市场和时间的考验。”曹和平认为,“在经济发展最好的上海,一个自主品牌都没有,突出地显示了中国品牌发展的现实状况。
零品牌价值案例
据北京大学联泰供应链研发中心(下称联泰研发中心)在2006年的研究显示,2003年,中国东莞市和其他几个南方市、县使用贴牌方式(OEM)生产了三大主要男用品牌衬衫40%的世界市场份额。一件衬衫的出口价格是50多元人民币,约合7-8美元。
但这些品牌衬衫,在美国的零售价格是每件70―120美元。中国企业生产了该件产品100%的物质形态,在最终价值的实现上却不到9%。换句话说,占据了40%的世界市场份额,%。
2005年,联泰研发中心在苏州调查时,获知某个厂家生产了全世界63%的鼠标,一个鼠标的出口价格在25到30元人民币,在美国的销售价格是28美元左右。差距几乎和服装业产品无几。
中国产品在欧洲的情况也不乐观。据《环球时报》报道,一双标有“中国制造”、售价为299瑞典克朗(1瑞典克朗约合1元人民币)的女式皮鞋,鞋店老板、皮鞋进口商支付给中国生产商的价格只有70克朗左右。而中国生产商称,这种鞋每双的利润只有5、6元人民币。
寻找中国“定价”能力
亚洲品牌崛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