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主备人:赵玉翠
学习目标:
1、课前自学生字词,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学生诵读古诗词,说说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情感。
3、说出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5、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6、激发学生在口语和书面语表达中引用诗词的兴趣。
7、通过三首诗词的对比学习和拓展,初步知道思乡诗词的一般特点。
学习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学。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评估设计:
,课堂上通过教师检查读词、读文的方式进行了解和重点指导,要求读准词语读音。
、4诵读古诗词,通过指名读生词、诗句,使95%的学生达到读得正确、通顺、流利。在深入读文、理解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主、指名反复朗读,读悟结合、同学评价、教师点拨评价的方法,使80%以上的学生能读出诗人表达的情感。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交流、教师点拨,揣摩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通过课堂观察、学生朗读交流、教师点拨,说出诗句意思。
、7,放在课下阅读,教师可组织读书交流活动,课堂上重在激发兴趣 。
学习内容: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泊船瓜洲》,了解王安石以及当时的时代背景。重点学习“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来体会思想感情。品味“绿”字的妙处。
一、展示学习成果
(一)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中的间、重、还三字的读音”。
3、分小组诵读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指名说说每个诗句的意思。
师:读后,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回答。
生:我觉得诗写得很好,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二) 1、重点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诗中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生:“绿”。
师:为什么?
生:用“绿”字最能表现出勃勃生机的春天。
师:王安石在写这句时也许不是一下子就想到用“绿”字,他也许在推敲着,大家想一想,王安石可能会用到哪些字眼呢?
生1:“到”
生2:“入”
生3:“吹”
生4:“满”
生5:“来”
生6:“戏”
师:大家读读,比较一下,效果相同吗?
生:不同
师:用“绿”最好,老师也同意。这“绿”在诗句应如何解释?
生:“吹绿了”
师:“绿”字原来是形容词,在这里变成了什么词?
生:动词
2、齐读“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指导把“绿”字读好。
3、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
生: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
师:那就和你的小组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4、小组之
5古诗词三首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