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记忆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清明节的柳哨
□ 无以明
家乡老屋的背后有一个水塘,水塘的岸边有一棵斜柳树。这棵柳树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两个成年人也只能刚刚合抱过来。每年清明时分,柳条儿吐绿,在春风中舞动,一份轻柔、透亮油然而生,别有一番意境。新抽的嫩枝儿拂在青绿的水面上交应生辉。
清明到了,村里的孩儿们总是一大清早就爬到这棵老柳树的上面折下很多的柳条儿带回家里去,插在门缝上。这在我的故乡――鲁西南地区是一种习俗,据说这样可以驱走霉运。另外,这些调皮的孩子们还是为了做一些柳哨来吹,因为在我们的故乡――一个贫穷的农村,孩子们的玩具本来就少得可怜,这个机会是不容错过的,错过清明柳枝儿就做不出来柳哨了。
顽皮的孩子们,一大早就吹着柳哨满街跑。清晨的街上也不宁静,尘土被这些光着脚丫子的孩子搅拌得到处飞扬。看不清楚的老年人还以为是村东头的老李头放羊出村呢。疯了一早上,便要搬着自己的小凳子上学堂了,但是嘴上还是会嘬着自己心爱的柳哨儿。在课堂上有的孩子一不留神“吱吆”的一声,嘴里的柳哨就被吹响了,这个时候调皮的孩子们并不会害怕,因为老师也会为这份天真忍俊不禁的。
我的孩提时代也许少了一份调皮,因为,在父母的眼里我是一个比较乖巧、听话的孩子。我不会爬到高高的树上折柳条,也不会因此把自己的衣服刮出小口子出来。但是,我也会有自己的柳哨,很精美的柳哨儿。早上,我还没有起床的时候。我的父亲便已经教书回来了,还会带回来很多的柳枝。当然,这些柳枝并不是主要为了做柳哨给我,而是自己的妈妈,每年都会很庄重地将父亲带回来的柳枝插在门缝上,用来祈祷一家的平安。
每年的清明节也是我比较盼望的,因为,在这一天,我的妈妈会按照习俗用上酱油等调料做上一锅鸡蛋,在早餐的时候让我的家人分享。在幼年,在那个清贫的时期,像这样美味的东西总是很少吃到的。妈妈虽然每年都会养几只鸡,但是鸡蛋并不是充足的。鸡儿们下了蛋,妈妈总是留起来,谁家取了媳妇,谁家添了一个娃,还有谁家的老人病了,总要送上几个鸡蛋表示一下。在那个年代的农村这也是比较珍贵的礼品了。唯独在清明这一天,妈妈会让我们兄妹仨吃个够的,因为,妈妈相信清明吃鸡蛋将来自己的娃儿会有出息。现在看来似乎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兄妹仨现在都在城市里拼搏着。
在清明的这一天,妈妈还会在自己的院子里画上很多储藏粮食工具的图案,还会在图案的中央埋上几粒玉米,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母亲的神情总是很虔诚,虔诚地期望着一年的五谷丰登。年复一年,年年的清明节我的母亲总是做着同样的事情,祈祷平安、富裕……
很多年过去了,家里发生了很多的事情。爸爸在家最困难的时候去世了,妈妈也慢慢地变老了,头
关于清明节的记忆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