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读论语学而第一心得.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3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3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3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读论语学而第一心得.doc礼之用,和为贵
记得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这样赞扬儒家,说它“列君臣父子之 礼,序夫妇长幼之别",诸子百家中还没有谁能够替代。不过说到“礼”, 过去也有很多人非常讨厌那么多的繁文将节,觉得麻烦,于是五四之后 我们就取消了很多礼仪。比如现代人就不盛行三跪九叩的礼了,更简单 一点,有朋友在路上偶遇,也没有多少人拱手了,彼此点个头,意思一 下就行。这样好不好呢?《论语》里并没有明确回答。
“礼之用,和为贵"是孔子的学生有子说的。许多人都把这句话解 释为:礼的作用,以遇事都做到恰如其分为可贵。言罢颇有点儿中庸之 道的味道在里面。
我倒并不认为这样解释就一定错。但我总觉得,将“和"解释为恰 当,在意思上有点狭义化了。字典里,“和”最通俗、也是最普遍化的 解释是协调、和睦,而我们知道,“礼"是一种行为规范。所以,我的 意思是,将全句解释为:“礼的使用,以得到彼此之间的和睦为贵"可 能更妥当。
有的朋友可能认为这是废话,讲礼貌还有导致不和的吗?您别说, 还真有。在《百家讲坛》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金正昆讲礼仪,其中就 举了一个打电话的例子。比如有的人打电话,总觉得对方先挂才叫礼貌, 于是人大的学生和清华的学生通话,都等着对方挂,结果是——两边都 不挂,死扛!我们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能遇到这种情况,比如有人请客吃 饭,这才刚进屋呢,大家就开始争来争去,谁也不肯上座,主客之间又 是摆事实,又是讲道理,不准还闹得互相之间吹鼻子瞪眼的,唇枪舌剑 好半天,就为讲礼貌。其实,这就是不和了。
礼这个东西,我们过去曾经把它拔得很高。四书五经中就有《礼记》 一书,司马迁写的《史记》,《礼书》被排在八书里的第一篇。宋代的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一开始写周天子命魏、赵、韩为诸侯,接着就 大发议论,头一句话就是“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直指维护“礼" 是天子的首要职责,足见其重要了。
正因为它重要,天天讲,月月讲,年年讲,礼也就越规定越多。在 《仪礼》一书中,有关礼仪就分了士冠礼、士昏(通“婚")礼、士相 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燕(通“宴”)礼、大射仪、聘礼、公食大 夫礼、觐礼、畏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特牲馈食礼、少牢馈食
礼、有司,共十七种之多,先怎么做,后怎么做,每一条都有详细规定, 搞得人人都像木偶一样。这还不够惊人。在《宋史》中,单《礼志》就 有二十八卷之多,从吉礼、嘉礼到宾礼、军礼、凶礼,样样都有详尽的 规定,还介绍其缘由,操作起来繁杂得很,看着头就大。
其实真要论起来,礼仪多、繁杂可能还不算什么,比礼仪规定更加 令人头大的是,在有些情况下,一些人硬要强迫别人必须怎么样做,你 不这样做还要逼着你这样做。比如十八世纪英国使团到中国来,中国官 员要求他们在皇帝面前必须双膝下跪,结果就闹得很不愉快。虽然说入 乡随俗,但如果有些人一定不愿意随这个俗,其他人是否就有权强迫对 方这样做呢?这个题目太大,可能一时半会儿还辩不清楚,我且在这里 举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例子。相信许多人都有过在酒桌上被人灌酒的经 历。主人绝对是好心,是讲礼,想劝客人把酒喝好、喝足,客人要是想 个不醉不归也还罢了,完全可以像小说《天龙八部》里的萧峰那样,吆 五喝六,来者不拒,逢酒便干。若不是,又没有那么大的酒量,恐怕就 没有几个人不会对强逼着劝酒一事感到难堪。喝吧,自己确实喝不下了, 不喝吧,又

读论语学而第一心得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3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ssmppp
  • 文件大小61 KB
  • 时间202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