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文本
前 言
杭州,“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东海之滨的一颗璀璨明珠。
自古以来,杭州因富庶与清秀而风靡天下,是历代文人雅客以“天堂”争相咏赞的家园。且不说杭州良渚远古先民距今究竟可算多少万年方为确切,仅凭二千二百余年县治的履历与七大古都之一的皇牌,就足以彰显杭州的历史文化。倘若就令人流连的自然景色而言,杭州似因西子而闻名,“岸上湖中各自奇,山觞水酌两相宜”。不过,杭州并非仅有一个西湖,君不见,名湖由群山所环抱,层峦叠嶂或显或隐,远近有致,宝塔古刹插于翠竹与奇峰之中,碑刻摩崖存于幽谷与清泉之上,更有数不清的楼台轩榭与园林风物流连于仁智之间,君更见,清漪的富春江,澎湃的钱塘潮,川流迂回奔向东海。
“瞻沧津之腾起,观云涛之来征”。古朴钟秀的杭州不曾停止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杭州人冲破“天堂意识”,踏着现代化建设步伐,不断创造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纪录,杭州经济连续十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副省级城市第三;先后获得“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杭州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使人民安居乐业,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高度集聚,生态环境面临严峻挑战,可持续发展正成为全球的共识。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五个统筹为导向、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把生态环境建设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浙江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积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建设‘绿色浙江’为目标,以建设生态省为主要载体,努力保持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宏伟蓝图。
面对新的发展要求,杭州市委、市政府在实施“城市化、工业兴市、旅游西进、开放带动、环境立市”五大战略的基础上,以务实稳进的姿态主动接轨国际,融入长三角,旨在打造长三角的“金南翼”,从西湖时代迈入钱
塘江时代。2003年7月,杭州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建设生态市的部署,规划到2010年市区建成生态市,到2015年全面建成生态市。
杭州生态市规划的编制,在遵循国家环保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和浙江省《浙江省生态县、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导则》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系统工程方法和循环经济理念,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改善环境质量为前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全面实现“健康、活力、文明、谐美”的杭州可持续发展目标。生态市建设旨在唤起强化经济发展的成本意识与生活质量意识,建立经济-环境高效、环境-社会健康、社会-经济公平的可持续发展机制,以科学与人文为双翼,在碧水蓝天中找回人类的清新与宁静,重建“天人合一”的家园与意境,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目标业已确立,规划乃需到位。我们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杭州实际出发,以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进步三大类二十八项指标为考核标准,将进一步打响“住在杭州、游在杭州、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的城市品牌,提升杭州综合竞争力,勾画一幅更加美好的“大都市、新天堂”画卷。在各行各业的共同参与下,600万杭州人民将以科学技术为先导,以经济实力为后盾,在十二年内把自己的家园建成生态市,使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让我们协力同心,用智慧与勤劳的双手去开辟新的道路,托起明天的“天堂”。
目 录
第一篇 总 论
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原则 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
第三节 编制依据 2
第四节 规划范围及规划期限 3
第五节 编制理论、技术与特点 3
第二章 发展战略 4
第一节 战略目标与定位 4
第二节 战略任务 5
第三章 规划目标 6
第一节 规划总体目标 6
第二节 规划阶段目标 8
第二篇 生态市建设基础
第四章 基本概况 12
第一节 自然特征 12
第二节 社会经济 14
第三节 生态环境 17
第四节 生态市建设的优势和潜力 19
第五节 生态市建设的劣势和挑战 20
第三篇 生态功能区划
第五章 空间生态构架 22
第一节 圈层生态空间框架 22
第二节 生态圈层的功能关系 22
第六章 生态功能区划 23
第一节 区划原则 24
第二节 区划依据 25
第三节 生态功能分区 26
第四节 生态功能区特征与定位 28
第五节 重要生态服务功能保护区 32
第四篇 重点建设领域及主要任务
第七章 发展生态经济 37
第一节 总则 37
第二节 生态农业 39
第三节 生态工业 41
第四节 现代服务业和生态旅游 45
第八章
杭州生态市建设规划文本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