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绿洲研究促进绿洲建设和绿洲学创建【摘要】绿洲是干旱区独特的地理景观,是干旱区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文明相互作用的产物。它寓于荒漠,并与荒漠共存。虽然其面积仅占干旱区总面积的 3%~ 5% ,但在整个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 绿洲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创造了灿烂的绿洲文明。时值近日, 乃至将来, 要实现干旱区的可持续发展, 绿洲仍然是重要依托。尤其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 面积占国土面积的 30% , 还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较大, 资源富集的区域, 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区域。因此, 认识绿洲, 系统地开展对绿洲的科学研究成为实现干旱区 PRED (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系统良性演替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基于此,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黄盛璋教授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积极从事绿洲研究, 并倡导建立独立的绿洲学。中国论文网/view- 【关键词】地理景观;绿洲学;黄盛璋 2003 年,由黄先生与汤奇成、奚国金、姜德华、王国清诸教授,通力合作,集数十年之研究成果编著的《绿洲研究》一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专著出版基金资助、科学出版社发行问世。是书的出版是干旱区研究,特别是研究西北内陆地区人地关系演变、绿洲文明兴衰的力作, 也是绿洲学创建道路上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通读全书, 是书有以下特点: 1 着眼现实,经世致用的学术理念绿洲作为干旱区内部地域分异的产物, 是干旱区地域系统的最为精华的部分和人类活动的载体。在干旱区地理化过程中受人类活动强烈地干预表现出绿洲化和荒漠化两种对立统一景观的演替, 区域降水稀少、荒漠化加剧, 生态日趋脆弱, 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也大大降低, PRED 系统的失衡已经严重影响甚至制约了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黄盛璋先生在 1990 年《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第2 辑上就特撰文《论绿洲研究与绿洲学》一文强调了这一现实矛盾, 以此出发进一步阐述了当前加强绿洲研究的重大现实意义, 并首倡在中国建立独立的绿洲学。梳理学术界有关干旱区研究进展, 学者多关注于对荒漠化的研究, 对矛盾的另一面绿洲的专门焦聚却不多。是书开篇总论部分作者再次将这一问题置于卷首,充分体现了作者从现实出发,为当前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区域 PRED 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的经世致用学术理念。而黄先生耄耋之年以“苟为中华生死已, 敢因衰老惜残年”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为绿洲研究, 在中国率先创建绿洲学而鞠躬尽瘁的献身精神, 更体现了先生作为学者的时代责任感和大家风范,为我等后辈学习的楷模。 2 具有高度的学科理论性和方法体系绿洲研究的学术薄弱性, 加之现实需要的紧迫性, 使黄先生多年一直积极倡导应建立独立的绿洲学学科的重要原因。为了推动绿洲研究和绿洲学的创立,第一章重点从理论、现实和科学的角度论证了建立绿洲学的理论基础, 并进一步阐述了绿洲学研究的内容、开展绿洲研究的方法, 概述了绿洲的概念、分类、形成条件以及地域分布。为了更全面系统的带动今后绿洲研究及绿洲学创建, 黄先生在后记部分用相当的笔墨, 从建国以来我国向沙漠进军所取得的成功范例, 论证了在我国率先创建绿洲学的理论实践基础。研究绿洲, 是为了建设绿洲。黄先生在后记中总结出的绿洲存在、发展以及最后方向的三大定律( 一要依靠、利用自然, 又要受其侵害,
加强绿洲研究 促进绿洲建设和绿洲学创建.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