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哈萨克族民间乐器.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2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2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2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哈萨克族民间乐器各种库布孜阿得尔那达布勒中国论文网/view- 民间乐器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是人类珍贵的文化遗产。哈萨克族民间乐器既独具特色、种类繁多, 又丰富多彩, 是哈萨克族宝贵的精神和艺术财富。哈萨克族能歌善舞, 乐器是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伴侣。许多哈萨克族人不仅会弹奏一到两种乐器, 而且家里还拥有“冬不拉”“库布孜”等乐器。哈萨克民族世代传承的民族遗产, 包括文化艺术在内的歌舞、音乐等艺术形式, 无不是适用于畜牧业经济发展和游牧生活的创造性文化。“歌与马是哈萨克人的两只翅膀”, 这里的“歌”并不仅限于“诗歌”本身, 还包括丰富的情感和由此产生的金歌美曲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文娱活动。同样, 为艺术服务的民间乐器本身作为一种艺术也经历了历史沧桑而流传至今。哈萨克族民间乐器, 既独具特色、种类繁多, 又丰富多彩, 是哈萨克族宝贵的精神和艺术财富。这些乐器可分为弹拨乐器、拉奏乐器、吹奏乐器、摇晃乐器和打击乐器等。哈萨克民间乐器弹拨乐器在弹拨乐器中, 冬不拉是哈萨克民间最流行的传统乐器, 更是哈萨克族人们精神的支柱,多在节日或喜庆日子里演奏或为歌舞伴奏时使用。冬不拉的种类繁多,常见有两种:一种音箱是三角形,哈萨克族人以近代大诗人阿拜命名,叫“阿拜冬不拉”; 另一种音箱是椭圆形,以哈萨克族民间阿肯江布尔命名,叫“江布尔冬不拉”。这两种冬不拉,外形不同, 音色也各有千秋。冬不拉音量并不大, 但音色优美。演奏的基本方法是弹与挑, 一般弹用于重拍, 挑用于轻拍。运用冬不拉不同的演奏技巧,能够形象地表现草原上淙淙的泉水、清脆的鸟鸣、欢腾的羊群和骏马疾行的蹄声等。弹奏的力度和速度可有多种变化,尤宜于表现快速乐曲。演唱者既可用于自弹自唱, 也可用于独奏或乐器合奏, 表现力非常丰富。而且它轻便, 易于携带,适合于草原上迁徙不定的生活。民间乐器合奏除冬不拉外, “谢尔铁尔”“杰特根”“阿得尔那”等也是音色优美的弹拨乐器。谢尔铁尔是哈萨克民族在节日或喜庆日子里常用的一种弹奏乐器,形状近似冬不拉。它是由整块木料凿成, 琴腹粘一层皮革为音箱, 一般长约 65 厘米~ 70 厘米, 多数为两根弦, 也有三根弦的。琴弦常用马尾丝直接固定,用公马尾丝制作的为佳品。杰特根琴身长 1 米左右, 呈长方形, 用整块木头雕凿而成, 木盆状音室, 用马尾丝固定7 根弦, 弦下由 7 枚畜踝骨当琴码。杰特根无松紧弦的琴轴, 而是通过左右移动作为琴码的踝骨来调节音调高低。由于琴有精良的共鸣箱,备有较多的琴弦,所以弹奏起来音量大, 音域宽,音色优美动听。拉奏乐器拉奏乐器主要有“库布孜”“赫勒库布孜”等。库布孜是用整块木头雕凿制成, 呈弯柄勺形, 琴颈短, 琴腹是大勺状, 全长 60 厘米~ 70 厘米,音箱腹面张开,背面下部蒙有骆驼羔皮或羊皮。演奏时,两膝夹琴,一手按弦, 一手用马尾弓拉奏。琴声与小提琴相仿, 演奏方法较小提琴复杂。现代库布孜改进后, 拉奏起来声音细腻、深沉、典雅、柔美,富有表现力。哈萨克族人十分崇拜和珍惜白天鹅, 把它与民族起源联系在一起。哈萨克族人不射杀天鹅, 忌吃天鹅肉, 认为伤害天鹅, 必然会遭遇不幸, 并把天鹅描绘为美的化身、美的源泉及纯洁、忠贞不渝的爱情的象征和伟大母亲的缩影。每年春季作为候鸟的白天鹅飞回水草茂盛的北方草原时,哈萨克族人认为“

哈萨克族民间乐器.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2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cby201601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