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doc.doc


文档分类:文学/艺术/军事/历史 | 页数:约6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6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6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 摘要]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从战略角度出发,制定了一系列日俘政策。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经历了萌芽、发展、成熟 3 个阶段。在日俘政策的引导感召下, 随着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交往、了解, 成功地教育和改造了不少日军战俘。改造后的日军战俘成立了反战组织, 壮大了革命队伍, 与中国人民并肩作战的日军战俘从此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关键词] 抗战;日俘;意义一、中国共产党日俘政策的可行性分析 1 、中的人民的利益是一致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 中国共产党对中日战争的性质进行了全面透彻的分析判断,认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野蛮性、反动性、掠夺性、退步性,决定了日本帝国主义所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一场非正义的侵略战。日本处于侵略的一方, 而中国人民是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才发动了反对侵略的自卫战争, 决定了抗日战争的正义性。中日战争虽然在表面层次上呈现出的是中日两个民族、两个国家的对立与作战。但是中华民族的真正敌人并不是日本全民族, 日本人民的真正敌人也并非中国人民, 日本士兵是受到了法西斯的蒙蔽与愚弄才走向了战争的道路, 中日两国人民共同的敌人是发动侵略战争的日本法西斯。 2 、中国共产党可以巧妙利用敌军内部矛盾,通过日俘政策让敌人为我所用。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场侵华战争的目的, 是为了掠夺中国的资源, 为了实现日本军阀财阀扩张领土的狂妄野心。对于反对这场战争的日本的广大公农、士兵、中小资产者, 这场战争为他们增加了无限的痛苦。因此, 侵略战争的发动者日本军阀同广大人民之间、日本军阀同广大官兵之间、日本帝国主义者同殖民地被压迫人民之间都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敌军貌似很强大,毕竟是暂时的,从本质上看,从长远看,则是异常虚弱的。敌军士兵中潜在着普遍的反战厌战情绪,这种反战情绪随着战争的进行,随着日军伤亡人数的日益增长愈演愈烈, 一旦我们揭穿了军阀财阀对日本民众及士兵的蒙蔽欺骗, 使他们了解到战争的本质, 使日军的反战情绪高涨起来,这定将成为日本军队内部的重大危机,并且,随着战争的进行,日本3 个月内灭亡中国的企图宣告破产,中国人民只要团结起来共同抗敌, 就会使敌军的进攻遭到沉重的打击。敌军战斗力虽然强大, 但并非坚不可摧, 我们可以有效利用敌军不可调和的内部矛盾, 通过善待日军俘虏的方式, 让他们认识战争的非正义性, 动摇敌军的信心, 挫伤敌军的战斗意志, 从而更有利于催化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善待日俘作为一项政治举措意义重大。二、中国共产党对待日军战俘政策的演变中国共产党对待日军战俘的政策,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思想启蒙阶段: 我们党在领导武装战争伊始, 就非常重视善待俘虏的问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制定了不虐待俘虏的政策, 在抗战时期党又将这一政策灵活的运用于日军战俘。 1931 年前后, 中国共产党的俘虏政策包括:不杀害不侮辱俘虏,不随意搜查他们的腰包,及时医治受伤的病员, 生活上尽量优待他们;如果他们愿意留下来,就给他们分配适当的工作; 如果不愿意留, 要离开的, 那么经过对他们宣传教育之后, 给他们发放路费,释放他们离开。思想发展阶段: 在尊重日军人格前提下, 转变俘虏的思想。进入全面抗战阶段, 1937 年 10月 25日, 八路军总指挥朱德、副总指挥彭德怀签发《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

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日俘政策.doc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6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zbptpek785
  • 文件大小0 KB
  • 时间2016-05-23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