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a rel='nofollow' onclick="();return false;"
href="#">
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由2007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两者之间的关系颇令人瞩目。,但是通过证券化(次债MBS,)、担保债务凭证抵押(CDO,)、信贷违约掉期(CDS,达到68万亿美元),竟然使总金融资产达到了2008年全世界GDP的120%。这样一个传导、演化的机制,与经济全球化、金融化,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严重失调有关,也涉及美国经济的增长模式、运行机制,以及全球的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深层次问题。其中,金融衍生品产生的杠杆化起了重要的作用。
金融衍生品的作用和风险
金融市场的基本功能是实现资本在不同实体经济部门之间的优化配置。通过发行、交易虚拟资本,调节资金流向,使社会资本流向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的行业或企业,使没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因资金匮乏而自生自灭。同时,金融市场通过资产管理重组等产权交易,还可以实现存量资本的再次优化配置,提高社会资本的利用效率。如此,也带动了劳动力、技术、自然资源的优化配置。金融衍生品为实体经济发展拓宽了融资渠道,为企业低成本规模扩张提供了便利渠道,有助于规模经济的发展,提高整个经济运行效率。证券化的办法,实质就是把商业银行的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来,由风险承受能力更高的投资人持有。由于资本市场的定价能力更强,透明性更高,投资人的多元化程度更高,因此能更准确地判定里面暗含的风险。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这是盈利模式的转化,从赚取存贷利差变成了中间业务收入。虚拟经济可以使有风险的实体资产转化为更安全保值的金融资产,虚拟资本的多样、可转换、高流动性质,使企业能够以较低风险实现实体资本存量的积累。各种金融工具分散实体经济部门运作风险,可以有效减少经济的波动。同时,自身的增长也拉动GDP的增长,提供大量白领就业机会,带动相关服务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虚拟经济本身蕴藏了巨大的风险。虚拟资本价格的决定并不遵循价值规律,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公众千差万别的主观预期和变化莫测的宏观经济形势,价格波动剧烈。一些风险偏好者就会借此机会“贱买贵卖”获取利差,引发高投机性。当某种资产价格预期将上涨而成为集中追捧的对象时,大量的买入使价格节节攀升,形成泡沫,一旦价格上涨的预期发生逆转,价格暴跌,泡沫破灭。特别是金融衍生品,具有以较少保证金垫付实现较大倍数交易额的杠杆效应,使交易的利润成倍增加,在人们心理的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影响下引发投机活动。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美元及各国货币不再与黄金挂钩,导致全部货币资本的符号化,信用制度得到快速发展
虚拟经济应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