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自由生死.doc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
——自由生死
庄子人生观的立足点首先是要解决人生的困境,庄子一开始就有 意识的为人类寻找不仅可以达到摆脱现实困境,而且可以最终摆脱生 命困境的方法。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超越生死,达到真 正的自由的目的,齐生死,不悦生亦不悦死;另外是鄙弃世俗的名利, 远祸其身、逍遥自适,最终是为了达到精神上的自由。
〃庄周梦蝶〃究竟是胡蝶梦庄周,还是庄周梦胡蝶,抑或是这个故 事存在的真实性,历来众说纷纭。对于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经不重要 r,庄子只不过是要人相信:庄子和胡蝶确实是有区别的,也确实是 可以互相变化的,即:有时候庄周是胡蝶,有时候胡蝶是庄周。在这 里只我不过是想借用“胡蝶”的某些自然特性,来简析庄子人生观中 的自由与生死问题而已。
“胡蝶”不但能飞,还拥有美丽的“外衣”。庄子的梦亦美,化 作胡蝶姗姗而飞(《庄子•齐物论》)。心理学说梦是对现实压抑的心理 反应,试看庄子所处的时代,罪恶之花、苦难之果遍布世间,世间的 一切已挡不住人们不断膨胀的欲望,这欲望腐蚀着人类羸弱的心灵。 不管是制度还是生活的环境,的确有些让人压抑。“梦蝶”是庄子对 平日受压抑的潜意识的如梦初醒,是庄子生活的时代促使他渴望自由, 是个人“理想王国”的艺术再现。“祝英台和梁山伯”爱情的结局是 双双化作彩蝶在春光明媚的日子里自由飘飞。“蝶”是美好生活、自 由的化身。而“化蝶”则在超时空境界里摆脱了尘世的逼压和囚禁,
遗世而独立。
庄子追求人生观中的自由,是对自由人生的孜孜追求,是对绝对 精神自由的“上下求索”。“曳尾涂中”《庄子•秋水》说庄子超越功名, 淡薄虚静,酷爱自由的人生意愿。就是所谓的超越权势利禄、追求自 由人格和自适生命境界的精神,与之截然相反的是儒家的“修身、齐 家、治天下”的追求。他所看重的是个体生命在宇宙中的存在 和绝对的精神自由。摆脱礼乐制度、功名利禄观念的束缚,通过远离 社会现实、世俗乃至自我,以达到真正的自由。
庄子这一精神,使中国文人在儒家追求之外有了另一种形式的生 命追求,从魏晋南北朝到现在比比皆是。阮籍、嵇康不拘礼教、任性 自适、愤世嫉俗的人格表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宁愿“采 菊东篱下”的人生态度;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的惬意; 苏东坡的“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悠游;欧阳修流连山水时“醉翁 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理想,都是庄子的影子。李白、苏 轼面对人生的大起大落能处变不惊,依然旷世自达,可见庄子思想的 濡染之深。
庄子的“隐逸”,是在严酷的社会制度下的自我保全,与儒家积 极肯定并且参与和改造现实的态度相比,庄子与现实保持距离的思想 无疑是消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同情”古人,体会他们 所处的时代背景,国家机制。“子桑鼓琴”(《庄子•大宗师》),是庄子 贫困生活的真实写照,是他那“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复杂矛盾心态的 真实反映。杜牧哀呼“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黄庭坚
咏叹“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虽然都有些让人无奈和 伤感,但这是他们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关于人世、关于生命比较公允的 诠释。况且庄子的追求是建立在精神的自由与认真之上的。庄子是精 神上的洁癖,在污浊黑暗的现实中,得以保全精神的洁癖与高贵。庄 子本人也是这样的,拒绝楚王之
从庄周梦蝶中的蝶浅谈庄子的人生观自由生死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