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们,我们以前已经领略过了很多描写祖国风光的诗歌,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杜甫的《绝句》等等。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再次去领略江南的秀丽风光,让我们和着诗歌的韵律,轻轻地上路吧! ?李白(701 — 762 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 被称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敬亭山:古名昭亭山,又名查山。在安徽省宣州市北 5 公里,山高 286 米。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额珠楼、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诸胜迹中仅有山南麓之双塔与古昭亭石坊。自南北朝时,南齐诗人谢、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 此山遂名于天下。?【背景】: 这首五绝作于天宝十二载( 753 ) 秋游宣州时,距他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 看透了世态炎凉, 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此诗写独坐敬亭山时的情趣, 正是诗人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满足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 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课件【页】精要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