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此文档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doc


文档分类:中学教育 | 页数:约10页 举报非法文档有奖
1/10
下载提示
  • 1.该资料是网友上传的,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
  • 2.下载该文档所得收入归上传者、原创者。
  • 3.下载的文档,不会出现我们的网址水印。
1/10 下载此文档
文档列表 文档介绍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8分)
1. (8分) 古诗文默写
①________ ,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________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④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杜牧《泊秦淮》)
⑤《雁门太守行》中表现将士高昂气势和爱国热情的诗句是:________ , ________。
⑥《出师表》中体现诸葛亮临危受命的句子是:________ , ________。
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2. (7分) (2017九上·诸暨期中)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望江南
李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辊①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释】①辊:(gǔn),翻滚,滚动,转动。
(1) 词中体现“芳春”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
(2)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忙杀看花人”所表现的景象。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55分)
3. (21分) 阅读下列文章,回答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方山子传(节选)
苏轼
方山子① , 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之侠皆宗④之。稍壮,折节⑤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⑥ , 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注】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 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 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遂至承天寺________
②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
③适见焉________
④余告之故________
(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3)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俯 而 不 答 仰 而 笑 呼 余 宿 其 家。
(4)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B . 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C . 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D . 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5) 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4. (

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来自淘豆网m.daumloan.com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文档 更多>>
非法内容举报中心
文档信息
  • 页数10
  • 收藏数0 收藏
  • 顶次数0
  • 上传人sanyuedoc2018
  • 文件大小519 KB
  • 时间2021-03-19
最近更新